APP下载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32例护理体会

2012-01-23张云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瞳孔导尿管无菌

张云霞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因受外力所造成的损伤。儿童机体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自身保护能力差,一旦损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幸存者往往留有严重的并发症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精心护理尤为重要。为提高对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本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1/2012-01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儿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1~4岁5例,~10岁10例,~14岁17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6例,并发泌尿系感染4例;受伤原因为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9例,跌打伤5例;广泛脑挫裂伤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外血肿11例,脑室出血4例,脑干损伤3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脑CT检查。

1.2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外伤史、意识障碍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同时结合颅脑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年龄1~14岁;(3)须住院或重症监护者。

1.4 排除标准 (1)头皮损伤患儿;(2)颅内肿瘤的患儿;(3)年龄<1岁。

1.5 护理方法

1.5.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颅脑损伤的患儿伤后24~72h内,应定时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并记录,及时发现继发性病变。(1)从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判断脑损伤的轻重。如患儿清醒后突然躁动,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提示病情恶化,有颅内继发出血的可能。(2)观察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应。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为脑疝形成的重要特征。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提示病情危重,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救[1]。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对瞳孔的影响。(3)患儿伤后会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应每10~15min测量脉搏、呼吸、血压1次。为排除患儿躁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如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深慢,脉搏缓慢有力,多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脑疝形成,要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患儿高热应及时给予冰帽及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或应用药物降温。患儿体温不升,说明全身反应能力低下,预后不良;患儿极易出现面色苍白、烦躁、呼吸急促、脉弱,病情常常急骤变化,观察病情要勤而仔细[2]。

1.5.2 脑脊液漏的护理 (1)于鼻孔后及外耳道口放置干棉球,浸透后及时更换;(2)及时将耳鼻血迹擦净,防止脑脊液引流受阻而逆流;(3)禁止用水冲洗或用纱布、棉球填塞耳鼻道,严禁经鼻插胃管或经鼻气管插管;(4)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使脑脊液逆流;(5)为防止颅内感染,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头部,枕上垫无菌治疗巾并经常更换,定时观察有无浸湿[3]。

1.5.3 消化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多发生于伤后1~2周内,主要与胃酸分泌增加有关。本组所有患儿均在伤后留置胃管,定时抽取胃液观察并行大便潜血试验,观察有无出血先兆。有柏油样便常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应注意观察出血量,暂禁食,遵医嘱给予冰盐水500mL加肾上腺素2mg灌洗。避免消化道出血病人发生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休克发生并备全血。如无出血尽早给予鼻饲饮食,以保护胃黏膜,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1.5.4 呼吸道护理 若患儿意识清醒,应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发生;昏迷患儿应将头偏向一侧,置于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减少误吸;持续吸氧以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吸入气体的温度一般在32~34℃,湿度为45%~65%;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越小,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越大。深昏迷患儿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免舌根后坠影响呼吸。短期不能清醒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吸出且昏迷较深,及早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切口周围敷料清洁干燥;痰液黏稠者要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一用一更换。为防止颅内压增高,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s;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及节律。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检查原因,并及时报告医师,做好使用呼吸机的准备。

1.5.5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的患儿,脑室体外引流瓶放置高度应以引流管开口处高于侧脑室10~15cm 为准,不宜过高或过低[4],不要随意移动;注意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或脱落;同时注意引流管插在瓶口下不要太深。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每24h记录1次引流量,引流量最多不超过500mL/d。

1.5.6 泌尿系统护理 昏迷患儿常有排尿功能紊乱,需留置导尿管,应选择优质硅胶带气囊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患儿,要多喂水,定期清洁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更换集尿袋,随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及量;经常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患儿能自行排尿时,应尽早拔除导尿管;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拔管前间断夹闭尿管,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1.5.7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1)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2)保持皮肤清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儿及时擦洗干净,以免皮肤受刺激,被服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时翻身拍背,对易发生褥疮的骨隆突处用50%酒精按摩,直至发红为止;(3)留置导尿管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导尿管护理;(4)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若出现渐进性消瘦,提示营养不良,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5)对于眼睑不能闭合者,白天涂氯霉素眼药膏,用无菌纱布覆盖,夜晚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以保护眼角膜,防止发生角膜溃疡、穿孔;(6)患儿双下肢垫软枕,保持功能位,定时活动肢体及各关节,并按摩双下肢肌肉,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萎缩。1.5.8 恢复期护理 护理人员要教会患儿及家长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应帮助其做一些肢体功能锻炼。语言障碍者,可训练其发音、阅读、听力,以提高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患儿,家长要做好配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 结果

本组病例痊愈14例,中残8例,重残4例,死亡6例,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病死率18.75%。治愈者大多能生活自理。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而复杂,昏迷时间长,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护士必须了解颅脑损伤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护理知识,正确的治疗必须辅以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技术操作熟练。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专业素质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治疗,减少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1] 王亚敏.62例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3-214.

[2] 谢建芝.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7):51-52.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1.

[4] 冷桂英,王丽艳,苏春燕.97例颅脑损伤护理观察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12.

猜你喜欢

瞳孔导尿管无菌
“天眼”的“瞳孔保健师”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瞳孔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