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源性糖尿病130例临床分析

2012-01-2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肝病肝功能肝硬化

吴 俊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湖北仙桃,433000)

肝脏是人体糖原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器官。肝实质损害时葡萄糖耐量减退,部分患者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脏慢性实质性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1]。正确认识肝源性糖尿病对于指导此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130例肝源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住院患者,共130例,诊断符合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9例,女31例,年龄34~68岁,平均 (54±3.8)岁。慢性乙型肝炎2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57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血吸虫肝纤维化11例,混合性 (血吸虫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26例。病史6~18年,平均 (12.1±6.2)年。

1.2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3]①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有明确的肝病史,有时与肝病同时发生;②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③在肝病过程中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血糖和糖耐量的好转恶化与肝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④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⑤糖尿病并发症极少;⑥排除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疾病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等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乏力113例,纳差98例,尿黄130例,腹胀114例,腹水32例,肝脾肿大86例,黑便4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者仅22例,其余患者上述症状均不典型,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

2.2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7.0~8.4mmol/L 55例,8.4~14mmol/L 62例,14mmol/L以上13例;肝功能轻度损害39例,中度损害42例,重度损害49例;103例进行了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检查,其中77例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均降低,而有26例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增高。

2.3 治疗与转归 首先适当控制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使血糖升高的因素,保护和改善肝功能。对 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0×105拷贝/ml、ALT≥2ULN者,口服拉米夫定片,100mg/次,1次/d或阿德福韦酯片,10 mg/次,1次/d。胰岛素和C肽降低者予胰岛素治疗,每日3~4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每日总量24U~64U(剂量根据空腹血糖及体重调整)。胰岛素和C肽增高者予达美康、二甲双胍口服。其中32例患者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肝功能重度损害者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加强支持疗法。治疗后1~2周,113例病情得到控制,血糖下降至8.4mmol/L以下好转出院。12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感染、肾功能衰竭死亡。5例发生原发性肝癌而放弃治疗。

3 讨论

肝脏是维持血糖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无论是急、慢性肝炎,还是肝硬化都有可能由于肝脏的实质性病变,导致糖代谢紊乱而诱发糖尿病。资料显示,约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发生率可达30%[4]。且增加了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5]。而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仅为0.6%。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男性病例多,占76.15%,并以慢性肝病多见,这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男性多见有关;②糖尿病症状轻重与肝脏损害成正比,肝病病情好转,糖尿病病情亦随之改善;③可能由于肝病症状的影响,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症状隐匿,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无一例发生糖尿病大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极少发生酮症酸中毒。这与文献报道[6]一致;④部分患者胰岛素和C肽增高,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而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效。推测此类患者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低,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因此,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宜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7];⑤在治疗中,我们发现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偏高,这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合力降低,使肝脏对胰岛素的摄取和降解减少,以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8]。还可能与肝病时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即抗胰岛素性有关[9]。

鉴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症状多比较隐匿,且发生糖尿病后会加重肝病进程及肝癌的危险性。因此,临床医师对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应动态观察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试验,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在治疗上应兼顾肝病与糖尿病两方面的原则,改善肝功能、控制血糖、缓解症状。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静脉注射,合理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尽早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肝病和糖尿病的进程。

[1]李莉,成军,纪冬.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7):1659-1662.

[2]施红梅,孟祥伟.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2007,28(2):14-16.

[3]刘金兰,沙金阁.重型肝炎并发糖尿病及其治疗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3):136.

[4]陈振华,戴丽,王培恩.肝源性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 [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138-139.

[5]罗运权,杨甲梅,吴孟超.糖尿病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J].新消化病杂志,1997,5(12):813-814.

[6]张霞,沈鼎明.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76-477.

[7]PERTIDEAS,VOGTC,SCHULZE-BERGE D,et al.Pathogenisis inteolence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cirrohoiogy [J].Hepatology,1994,19:616-626.

[8]刘振芳.肝硬化性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讨论 [J].中级医刊,1981,9:17-18.

[9]丁惠国,闵佳,林秀玉,等.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624-626.

猜你喜欢

肝病肝功能肝硬化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