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促进玉米增产
2012-01-22李志军李学智
李志军,李学智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临沧 677000)
玉米是临沧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临沧高海拔冷凉山区和半山区由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部分乡村干旱少雨,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提早玉米成熟,并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同时也扩大了玉米种植范围。临沧市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多年,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投入少、增产效果显著的农业科技措施,比露地栽培玉米亩增产50 kg以上。目前,该项技术在临沧市的大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晚夏、冬早玉米生产中已普遍推广应用。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势
1.1 保持土壤水分
盖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避免土壤水分蒸发散失,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1.2 增加土壤温度
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阳光中的辐射波透过地膜使地温升高,通过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一般可增加积温250~350℃。
1.3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或灌水的冲刷和渗水的压力,保持土壤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1.4 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覆盖地膜后增温保墒,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分解,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减少雨水和灌水对土壤的冲刷和淋溶,保护养分不受损失。
1.5 改善光照条件
覆膜以后,由于地膜和膜下的水珠反射作用,使漏射到地面上的阳光反射到近地的空间,增加基部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强度和光能利用率。
1.6 加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
覆膜后玉米生长发育条件改善,有利于促进早出苗,早吐丝,早成熟。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宜海拔1600 m以上地区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主要有西山70、云瑞2号、甘优五谷 1790、海禾 30、雅玉 889、雅玉 88、云优78等抗病品种。
2.2 整地起垅
播种前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实行划线起垅,一般垅高15~20 cm,垅宽以能盖严压实地膜为宜。垅要做到厢直,垅面略呈弓形。选用宽80 cm、厚0.05~0.08 mm的超薄地膜。
2.3 施足底肥
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技术。一般亩施农家肥 1000~1500 kg、尿素 15 kg、磷肥 50 kg、钾肥5 kg、锌肥2 kg、硼肥2 kg(或亩用农家肥1000~1500 kg、尿素 10 kg、复合肥 40 kg、锌肥 2 kg、硼肥2 kg、)作底肥,采取沟施或穴施与种肥隔离的方法,于播种时施用。
2.4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或土壤耕层5~10 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播种规格为: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株距20~25 cm,亩播保苗4000~4500株。采用划线起垅、理墒打孔播种方法,视土壤墒情抢墒播种或淹水播种。播种前做好墒面化学除草,每孔播种一二粒种子,播种深度3~5 cm,用潮细土盖好播种孔。
2.5 盖膜严密,保证覆盖质量
播种结束后,立即用地膜覆盖垅面。并在盖膜前清除垅面的前茬作物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破碎大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用泥土把地膜四周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开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做到严、紧、平、宽。
2.6 加强田间管理
2.6.1 经常检查地膜。播种后如发现地膜有破损通风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封严(包括放苗口)。
2.6.2 及时破膜出苗。播种后4~5天要随时查看出苗情况,一旦出苗应及时破膜放苗。放苗时要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不放苗的原则。苗放出膜后要立即用湿润细土把放苗口封严,确保地膜密闭,达到保温保湿和防止杂草滋生的效果。注意匀苗,每窝只留一株壮苗。若有缺窝断行现象,应及时补苗,保证苗全。
2.6.3 合理追肥。在玉米生长期内,一般要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期,亩施尿素10 kg。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5 kg。一般采用打孔施肥方式,施肥孔要与玉米茎秆保持适当距离。
2.6.4 喷施玉米健壮素,实行科学化控。玉米健壮素喷施后使玉米植株矮健,光合效率增强,延缓衰老,抗倒伏能力增强,早熟,增产。喷施时期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天,一般亩用健壮素25~30 mL兑水30 kg随配随用,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片,不重喷不漏喷。
2.6.5 及时防治病虫。苗期或大喇叭口防治玉米螟、蚜虫一次;苗期或拔节期防治玉米灰斑病等叶斑病一二次。
2.6.6 适时收获,确保增产增收。玉米成熟时籽粒基部会出现浅黑色晕层,应适期收获,及时晾晒,防止霉烂等损失。
2.6.7 清除废膜。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废旧地膜,净化土壤,防止农田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