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杂交种子供种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2012-01-22蒋志鹏彭华英
蒋志鹏,彭华英
(1.永州市种子管理站,湖南 永州 425000;2.道县农业局,湖南 道县 425300)
早稻供种率关系到现代种业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关键点。近年来,从种子企业与种子销售商了解到,早稻杂交种子的销售量逐年萎缩,特别是三系早稻杂交种子销售量锐减了80%~90%。针对早稻杂交种子供种率逐步降低的情况,笔者深入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等地种植户、村干部及种子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到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与措施。
1 早稻杂交种子供种率低的原因
1.1 种植比较效益低。从多年杂交稻、常规稻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来看,杂交稻比常规稻略有增产,但增产幅度不大,最多在10%左右。而近年来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常规优质稻谷收购价比杂交稻谷要高出30%~40%,且收购时对水分要求也不严格,机械收割的直接拉到米业公司即可。所以,在产量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两者相比种植常规稻成本低、价格高,效益高。种植大户跟笔者算了一笔账:杂交稻每亩可收550公斤,按每100公斤260元计算,一亩田毛收入只有1430元;而优质常规稻如“天龙1号”,一亩田也可以收500公斤,按356元/100公斤算,一亩田的毛收入就有1780元,每亩田比杂交稻多收300多元。效益是师傅,你讲我怎么选?
1.2 农村严重空心,劳动力素质偏低。目前,农村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都进城务工,留守的大多是些老年、妇女及儿童。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且文化素质低,很多农户对新品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差,都是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选择种植抗性好、米质优的常规稻品种,收割后留一季再生稻,不但收益不差,且省时、省工、省事。
1.3 种子生产利润低。从种子生产企业了解到:以2011年为例,每公斤三系杂交早稻入库价为11元,包装、运输等费用1元,管理及财务费用1元,而2012年三系早稻杂交种子的平均批发价只有14元,每公斤的利润只有1元。如果在生产上遇到灾害性天气或种子大量积压时,额外增加的费用就会冲抵甚至高于本来就不高的利润。所以,企业也不愿意生产三系早稻杂交种子,从而转向利润较高的两系中稻杂交种子。
1.4 种植生产成本高。从调查结束来看,杂交种子价格比常规稻种子高。常规稻种子每公斤8元,每亩用种平均3公斤,用种成本在24元;而每公斤杂交稻种子20~40元不等,折中按30元计,每亩用种平均2公斤,用种成本在60元,比常规稻成本高36元。常规稻种子可以自繁自用,二三年后根据种植表现再购买商品种子,成本则更低。调查中有部分种植农户反映,部分常规稻的抗性比杂交稻还略好一些。这样算起来,种植常规稻的每亩成本比杂交稻低近50元。
1.5 国家惠农补贴分配不合理。粮食直补、油价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在分配上没有体现出谁种粮谁得益、种多补多的实际,而是变成按人头平分的政策福利,这也影响了农户种两季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常规稻的种植面积。
1.6 展示推介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工作经费不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早稻新品种的展示力度不够,农户对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了解,为了保险起见,不敢轻易改变种植习惯去选择新品种。同时,部分优质杂交早稻的米质没有得到粮食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二是由于利润低,种子企业或种子销售商对早稻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远不如中稻新品种。
2 提高早稻杂交种子供种率的对策
2.1 加大早稻新品种展示力度。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加新品种展示工作经费,加大新品种展示力度,开展“看禾选种”等系列活动,用活生生的新品种种植现场让农户直观、真实地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同时,加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正确指导农户选择和种植杂交早稻品种,改变农户的种植习惯。
2.2 新增国家种子补贴。可适当提高杂交早稻的收购价格,让种子企业在早稻杂交种子的销售上有利可图,以增加种子企业生产早稻杂交种子的积极性。对种植户因提高种子价格增加的生产成本可通过种子补贴来冲抵,种子补贴不能像粮食直补等补贴一样变成全民福利,要体现谁种谁得、多种多得,真正让种粮农户得到实惠。
2.3 改革育秧模式。俗话说:“秧好半年禾”。目前,农户是一家一户自行育秧,由于其管理水平低,秧苗素质不高,不利于杂交早稻的高产稳产。这种育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粮食生产的需要,可大力发展集中育秧。政府通过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个人进行育秧补贴,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个人直接从种子企业采购杂交早稻种子集中进行育秧,再向种植户提供高素质的秧苗,以促进杂交早稻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2.4 稳定农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农资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冲抵了中央的惠农政策给百姓种粮带来的收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各部门搞好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经营差率对农资销售价格进行控制,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的稳定。同时,要切实搞好种子质量的监管,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假冒伪劣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2.5 加强粮、种企业的合作。鼓励种子企业与粮食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由种子企业将自已高产优质的杂交稻品种通过种子直供或集中育秧的方式向种植户提供种苗,指导种植户种植;粮食企业负责按照优质稻的价格收购种植户所生产的杂交稻谷,以形成杂交早稻规模种植,从而达到一种多赢的局面。
2.6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良种覆盖率。目前,传统育种技术所选育成的新品种综合性状难有质的突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对种子功能的需求。所以,要加强种子公司与科研院所等研发单位的联合与协作,集中人力物力联合攻关,开展具有突破性优势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在培育精品的基础上创造名牌效应,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