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62例临床分析

2012-01-22李慧敏赵叶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中度胆红素B超

李慧敏 赵叶丽

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恙虫病主要是东方立克次体引发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疾病,在我国西南和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流行[1]。我市处在浙江西南部,属自然疫源地,本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肝脏损害最为常见[2]。我院2000-2010年收治住院的90例恙虫病患者,其中并发肝损害6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中并发肝损害62例,肝损害发生率为68.9%(62/90)。其中女22例,男40例,年龄18~76岁,四季均有发病,以6~9月为高峰47例(75.8%)。58例(93.5%)病前5天至3周有野外活动史。职业:农民40例(64.5%),退休9例(14.5%),工人及待业6例(9.7%),干部5例(8.1%),学生2例(3.2%)。发病到确诊时间3~14d。

1.2 诊断标准

1.2.1 恙虫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传染病学》[2]。①有野外作业史、露天野营或草地坐卧史;②突发高热、持续不退;③特异性焦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皮疹;④外斐反应效价>1∶160,呈现阳性。上述4项中有3项存在可确立诊断。

1.2.2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诊断标准 ①与恙虫病诊断标准相符合;②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损害;③肝功能显示出现异常;④B超提示有肝损害的表现;⑤恶心、纳差、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诊断必须具备前3项标准,同时第4、5项也出现。

1.2.3 肝功能损害程度 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ALT和/或AST<3倍正常上限值(ULN),胆红素<正常2倍者为轻度损害;ALT和/或AST>3倍ULN,胆红素>正常2~5倍者为中度损害;ALT>3倍ULN,胆红素>正常5倍者为重度损害。

1.3 结果

1.3.1 临床表现

1.3.1.1 一般症状和体征 本组患者均有发热,其中体温≥39℃ 54例(87.1%)、<39℃ 8例(12.9%),热型以弛张热最多见43例(69.4%),稽留热10例(16.1%),不规则热9例(14.5%);25例(40.3%)伴有寒战;全身酸痛44例(71.0%);皮肤焦痂或溃疡60例(96.8%),分布于外阴、肛周、臀裂、腹股沟、腋窝、胸腹部、四肢皱褶等处,其中4例有2个焦痂;淋巴结肿大52例(83.9%),焦痂附近较常见,部分有压痛;皮疹43例(69.4%),呈暗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不伴有皮肤瘙痒,以躯干部为著。

1.3.1.2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缺乏62(100.0%),恶心19例(30.6%)、呕吐10例(16.1%),腹胀30例(48.4%),腹痛6例(9.7%),腹泻12例(19.4%),便秘8例(12.9%),肝肋下触及肿大16例(25.8%),脾肋下触及肿大19例(30.6%)。1.3.1.3 其他脏器受损表现 咳嗽、咳痰、胸闷、气促38例(61.3%);心悸19例(30.6%);头痛54例(87.1%);24例(38.7%)发生肾功能损害;皮肤出血3例(4.8%)。

1.3.2 实验室检查

1.3.2.1 血清学检查 外斐反应检查94例次,外斐反应OXK:1∶160~1∶640阳性32例次(阳性发生时间主要在第3~4周),阴性62例次。

1.3.2.2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825U/L(平均为13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2~576U/L(平均为130U/L);碱性磷酸酶升高24例(38.7%)(平均为189U/L);谷氨酰转酞酶升高20例(32.3%)(平均为119U/L);总胆红素升高21例(33.9%)(23.1~195.2μmol/L),其中轻度升高(23.1~66.0μmol L)11例(17.7%),中度升高(66.1~195.2μmol/L)10例(16.1%);白蛋白下降(<35.0g/L)20例(32.3%)。本组病例肝功能损害符合轻度肝功能异常52例(83.9%);有7例(11.3%)发生中度异常;有3例(4.8%)发生重度异常。

1.3.3 B超检查 本组病例均进行B超检查,提示肝大23例(37.1%),脾大26例(41.9%)。有7例(11.3%)发生腹腔积液。

1.3.4 误诊情况 误诊30例(48.4%),误诊时间3~14d,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肺炎4例,肝炎5例,伤寒4例,败血症5例,肾炎1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3例,钩端螺旋体病2例,心肌炎1例。

1.3.5 治疗 62例均采用氯霉素或四环素类片剂治疗,1~6d体温降至正常,疗程10~14d。其中2例氯霉素治疗1周后仍发热,改用左氧氟沙星针0.2g,2次/静脉滴注,应用7~10d痊愈。并同时选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降酶药物治疗,肝功能多在1~3周左右恢复,62例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恙虫病,别名丛林斑疹伤寒,它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恙螨,传染源为鼠类,人是易感人群。恙虫多在丛林和杂草中丛生,人若在疫区草地或原野上作业或休息,若被带有东方立克次体感染的螨虫叮咬后,东方立克次体先在人体局部繁殖,然后进入血流出现东方立克次体血症,再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毒血症症状。其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高热且发病较突然。皮肤一旦被恙螨幼虫叮咬,往往出现溃疡和焦痂、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4]。

本组病例合并肝脏受损者为68.9%,其中轻、中、重度损害分别为83.9%、11.3%、4.8%,以轻、中度损害为主。治疗恙虫病合并肝损害,应主要进行病原治疗,治疗方式是采用四环素类片剂、氯霉素并且辅助退黄、降酶和保肝等进行治疗,体征和症状在用药3d后出现好转,同时随着恙虫病的治愈,肝损害也逐渐康复,但恢复肝脏生化指标,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本组患者经治疗血清ALT水平恢复到正常,最终全部痊愈出院。

本组资料表明,恙虫病多合并肝功能损害。所以对于发热或不明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在考虑败血病、病毒性感染等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是由恙虫病引发的,全面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外斐反应检查,查找焦痂原因,以便尽早做出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和危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陈生晓,沈宏峰,张力平,等.我国南海某群岛320例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2):2204.

[2]马亦林,李兰娟.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8-323.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4]林志强,符春茹.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08,8(2):237-238.

猜你喜欢

中度胆红素B超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小米手表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