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旅游偏好的研究综述

2012-01-21王红霞

关键词:旅游者目的地旅游

王红霞,陈 炜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旅游偏好的研究综述

王红霞,陈 炜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通过整理学术界近几年关于旅游偏好的相关文献,我国学术界在旅游偏好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旅游偏好概念、形成和影响因素、测度方法、内容四个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旅游者细分市场、旅游者心理需求和偏好的变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

旅游偏好 形成 影响因素 测度方法 内容

旅游偏好是游客旅游需求的重要表现,它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可以直接体现或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旅游偏好的研究对旅游市场拓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偏好概念的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偏好的概念,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是“一种趋向于某种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和“态度是偏好形成的基础”。

杨瑞认为旅游偏好是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态度之上的一种针对对象的行为倾向。[1]岳冬菊认为旅游偏好是指潜在或现实旅游者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所表现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具有情感和意向成分的心理倾向。[2]游旭群等认为旅游偏好是人们趋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它包含了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3]马耀峰、白凯则认为是潜在或现实旅游者对某一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所表现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具有情感和意向因素成份的心理倾向。[4-5]郁从喜等认为它是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心理倾向。[6]

邓辉认为旅游偏好属于一种特殊的旅游态度,是人们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强烈而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行为准备状态。[7]保继刚认为旅游偏好是旅游者各自的个性特征造成在认知、情感、意向活动方面的差异。[8]谢彦君认为旅游偏好是比旅游动机更直接的规定或影响旅游行为的心理因素,它既反映了人内化的旅游需求,也是自社会习得的一种心理品质,反映着以前旅游的经验和信息。[9]

二、偏好形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大量赞成和倾向性的信息存在为旅游偏好形成的前提,它也有助于旅游偏爱的产生。

马耀峰认为旅游偏爱形成主要是旅游者对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认知后的结果,而个体认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类相关信息的来源及强度。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旅游偏好。[4]白凯认为旅游偏好形成于旅游者个体影响因素和外在信息刺激的双重作用之下,这种偏好存在于旅游前和旅游后。[5]邓辉则认为它的形成关键取决于旅游对象(目标)对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7]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零散,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Moutinho(1987)认为影响旅游偏好的因素主要来自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Seddighi等(2002)对塞浦路斯旅游偏好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旅游地服务质量、政治不稳定等因素会影响游客旅游偏好。

我国学者多从个人层面对旅游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仲红梅认为影响旅游者个人偏好的因素主要有个性、生活方式、预期的社会角色、经济地位等。[10]成凤明等通过对长沙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居民人口学特征因素与城郊游憩偏好之间的显著关系,研究表明长沙居民城郊游憩偏好与性别、年龄、家庭结构与收入等社会经济特征存在显著差异。[11]而周慧玲对长沙居民的不同人口特征与旅游目的地类型偏好之间进行差异分析,却发现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主要受到文化程度的影响,而性别、收入和家庭结构对旅游目的地偏好影响很小。[12]

此外,李昕等认为旅游偏好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旅游态度的强度和旅游者掌握的信息种类、数量。[13]吴清津认为旅游者生活的环境、舆论宣传的力度、个人需要满足的程度等都是影响旅游偏好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对旅游偏好产生的影响也很大。[14]郁琦将影响旅游偏好的因素分为游客内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旅游产品营销因素这三个方面。[15]

三、偏好测度方法的研究现状

任何游客的旅游偏好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许多游客的旅游偏好又有着一定的相同性。

苏红霞和马耀峰(2005)使用亲景度的方法分析了西安英国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林岚等(2006)也使用亲景度的方法分析了旅华台胞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焦彦(2006)对旅游偏好和知觉风险进行分析,构建了旅游偏好和知觉风险的旅游者决策模型。郑焱,曹智颖在客源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长沙市民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旅游休闲项目的偏好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不同性别、职业和收入的客源群体进行了差异性分析。[16]周慧玲调查了长沙居民,通过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计算其偏离度。[12]汤傅佳,黄震方以苏锡常地区休闲度假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女性旅游者休闲度假偏好及其满意度进行分析。[17]邵诚,黄思婧通过横截面模型与综列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以及相关检验,揭示出跨国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国时所显露出的“爱富嫌贫”趋势。[18]

和上述研究视角不同的是日本学者八城薰和小口孝司(2003)从个人性初始风景角度(人们未成年时期曾生活的、并受到很大影响的居住地景象)探讨了“个人性初始风景”、以及两个心理学尺度对个人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内心影响作用。XuanTran和UndaRa-ston(2005)研究了旅游者无意识需求对旅游者探险、文化和生态旅游偏好的作用、从属关系和强度,该研究中引入了需求、内生动机、动机和偏好并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揭示旅游偏好最终取决于旅游者内生动机的类别。Wietze Lise和Richard S.J.Tol(200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者对气候的偏好与年龄和收入相关。[19]

四、偏好内容的研究现状

旅游偏好内容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需求偏好,性别偏好,目的地偏好,旅游资源偏好等方面进行研究。

1.需求偏好

岳冬菊指出西安国内游客最偏好当地特色小吃店,其次是大众化饭馆,更偏爱的旅游产品主要是有地方特色的、其他地方买不到的工艺品。[2]白凯指出入境旅游者来华前的旅游购物偏好高于来华后的旅游购物偏好。[4]郁从喜等指出重游游客所选择的饮食范围较广,数量较多,停留时间较长,首次游客和年龄越大的游客则相反;并指出游客购物偏好差异明显,许多人认为花费时间购物,旅程才完整。[6]王娟采用己有数据以旅皖游客为对象,指出国内旅游者具有较强的餐饮消费偏好,而对购物、娱乐的偏好不强。[20]马耀峰等指出来华美国旅游者饮食选偏好富有中国地方风味的饮食;住宿喜爱地理位置优越、舒适度高、价格合理、环境优美和设施配套齐全的宾馆饭店;旅游商品偏好工艺品、服饰品、珠宝、丝绸纺织品和艺术品。[21]陈伟军指出中国中产阶层女性在旅游时偏爱特色小吃,对购物的兴趣不强。[22]李健等指出被访在华侨民对中国8大菜系及中国地方风味偏好最强;住宿偏好考虑因素首先是环境、价格和地理位置,再次是服务、设施、安全、国际星级标准等;旅游商品偏好依次是中国的工艺品、丝绸或纺织品、服饰品和艺术品。[23]房艳刚指出生态旅游者喜欢小规模、个性化、冒险性的住宿设施,而对大众化的汽车旅馆不感兴趣。[24]梁江川指出沪杭甬居民在选择住所时,首要考虑卫生安全舒适等涉及住宿质量的因素,其次才是经济问题。[25]

2.性别偏好

性别特征对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偏好都有很大的影响。

白凯等指出女性入境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购物偏好明显高于男性入境旅游者。[4]郁从喜等指出男性、女性游客偏好已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定量分析发现,男性、女性游客偏好相似性大于差异性.[6]]李健等指出男性比女性出游的次数多,男性比女性对旅游的喜好程度高。[23]景艳芳指出女性游客对异地风土人情和登山疗养的旅游偏好高于男性游客,男性游客更倾向于登山冒险。[26]张文磊等指出男性居民对文物古迹的偏好高于女性,女性对民俗风情的偏好高于男性,在其他旅游吸引物的偏好上性别影响不大。[27]

3.目的地偏好

目的地偏好是旅游者所有偏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

杨瑞指出西安市大学生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特色的自然景点和具有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地区,其次分布在西区和华北地区较著名的人文景点;同时,大学生对于国外的旅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梁江川指出沪杭甬居民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首要考虑交通可进入性和物价水平,其次是安全问题,重视通过良好的设施和活动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享受,对景区知名度关注程度较低,偏好具有古典和本土感觉的旅游目的地。[25]刘焱指出重庆市民对文化景观类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有所下降,更加偏好自然风光海滨沙滩和草原森林;都市景象开始受到人们喜爱。[28]

4.旅游资源偏好

旅游资源的类型都很多,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偏好也有一定的差异。

杨瑞指出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是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而对于医疗保健、宗教、节庆类旅游资源普遍不感兴趣。[1]李健等指出在华侨民旅游资源偏好历史遗迹、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其次是温泉水疗、湖泊水滨和森林山地等。[23]梁雪松指出国内游客对杭州运河沿线的旅游景点最喜爱的依次是拱宸桥、小河直街、和大运河博物馆,其次是富义仓等。[29]

五、偏好研究存在问题

我国在旅游偏好研究上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是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郁从喜指出我国对游客市场细分进行对比研究不够深入,对游客心理需求研究力度不够,没有加强对游客旅游偏好变化的研究,研究方法没有注重理论引进和创新。[6]邓辉指出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比较薄弱,也比较混乱,很多研究都犯了前提性的错误。[7]郑雁认为研究内容的范围不够广,量比研究方法未能广泛展开,还缺乏纵向对比研究。[23]何芸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在对中国出境游游客的住宿消费行为和偏好的研究仍是空白。[30]

六、启示

国外在旅游偏好研究上早于我国,国内的研究者应关注国外的研究趋势,取其精华,并结合国内实际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

国内研究要注重旅游者市场细分对比的研究,如不同区域间细分市场对比的研究,还要注重解决某些细分市场的研究空白问题;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很快,研究者也要跟上步伐,及时公布旅游者心理需求和偏好的变化及趋势,以便旅游经营者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并实现旅游产品供需动态平衡,不断满足旅游者的变化需求;旅游偏好的研究要注意借鉴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并要有所创新,要注重定量的分析和模型的构建,另还要关注不同的旅游偏好研究者在研究同一专题得出互相矛盾结论的问题。

[1] 杨 瑞.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21-68.

[2] 岳冬菊,杨 媛.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偏好实证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6-119.

[3] 游旭群,杨 杏.旅游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50.

[4] 马耀峰,白 凯.旅游者购物偏好行为研究——以西安入境旅游者为例[J].旅游学刊,2007,(11).52-57.

[5] 白 凯.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89-107.

[6] 郁从喜,陆 林.国外近年来游客旅游偏好研究综述及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1).590-595.

[7] 邓 辉.旅游偏爱及其形成分析[J].理论月刊,2005,(1):66-68.

[8]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4-108.

[9]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76-83.

[10] 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38-50.

[11] 成凤明,雷晶莹,李穗菡,等.城市居民城郊游憩偏好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5-49.

[12] 周慧玲.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偏好的差异性研究——以长沙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92-195.

[13] 李 昕,李 晴.旅游心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3-99.

[14] 吴清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86-92.

[15] 郁 琦.基于旅游偏好的上海滨海旅游产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45-58.

[16] 郑 焱,曹智颖.不同时段旅游休闲活动偏好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7,(3).16-18.

[17] 汤傅佳,黄震方.女性旅游者休闲度假偏好及其满意度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江苏商论,2009,(4).82-84.

[18] 邵 诚,黄思婧.跨国旅游偏好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发展研究,2006,(8).62-65.

[19] 郑 雁.森林度假旅游偏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14-33.

[20] 王 娟.旅皖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72-75.

[21] 马耀峰,赵 华,王晓峰.来华美国旅游者旅游偏好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137-140.

[22] 陈伟军.中国中产阶层女性旅游消费偏好与市场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22-39.

[23] 李 健,罗 芬,李伟燕.研究外国侨民在华旅游偏好调查和分析——以义乌联合国社区为例[J].旅游研究(季刊),2009,(6):59-64.

[24] 房艳刚.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53-62.

[25] 梁江川,沪杭甬居民旅游偏好及产品开发策略[J].旅游科学,2006,(12):59-64.

[26] 景艳芳.世界地质公园游客行为研究——以云台山旅游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8:36-48.

[27] 张文磊,黄 娟.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居民的旅游偏好研究——以都匀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6551-6553.

[28] 刘 焱.重庆市市民旅游偏好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2006,(8):41-43.

[29] 梁雪松.大运河杭州段国内游客旅游偏好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09,(1):9.

[30] 何 芸.中国游客境外住宿偏好研究——以英国伦敦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09,(6) :18-20.

A Review of Academic Studies of Tourist Preferences in Recent Years

WANG Hong-xia, CHEN Wei

(College of Tourism,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The paper sorts out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tourism preference in recent years. Tourist preference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lthough it had already made some achievement in the concept, the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the measure, the contents, there is still inadequacy in researching the tourist market segment, the tourists’ change in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preferen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tourists’ preferences; the form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measure; the contents

F590

A

1673-9272(2012)02-0048-03

2012-02-10

王红霞(1980-),女,江苏盐城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通讯作者]陈 炜(1977-),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后,东京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兼职研究员, 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旅游者目的地旅游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动物可笑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