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研究

2012-01-19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胸段麻药罗哌

殷 刚

高位硬膜外麻醉广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和胸段体表手术,但局麻药对呼吸及循环的抑制一直为临床所关注。罗哌卡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硬膜外麻醉用药,我们对上胸段高位硬膜外麻醉分别用0.18%和0.375% 2种浓度的罗哌卡因麻药阻滞,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用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根治术患者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1~84(47.26±10.51)岁,体重42~73 kg,入室前30 min均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平衡液300~500 ml,测血压(NI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作为基础值。

1.2 药品

所用罗哌卡因为Astrazeneca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20020248),每1 ml含10 mg 的罗哌卡因。由专人用1 ml注射器抽取所需浓度的药量注入20 ml注射器内,再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备用。

1.3 麻醉方法

120例乳腺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0.18%罗哌卡因组(R1)和0.375%罗哌卡因组(R2),每组60例。取右侧卧位,T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4.0 cm,平卧位后常规鼻导管给氧。每组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相应浓度的麻药试验量5 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0.18%罗哌卡因组再注入0.18%罗哌卡因15 ml,0.375%罗哌卡因组再注入7~10 ml,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 min后未能达到预期平面者再追加5~10 ml,麻醉间隔45~70 min追加5~15 ml。术中以切皮、电灼时患者的表情和主诉来判断镇痛效果。

1.4 麻醉效果评定

VAS评分:0分,术中全程无痛、无皱眉;1分,切皮或电灼偶有皱眉,但未诉痛;2分,有时皱眉或呈一过性轻微疼痛;3分,某一步骤或某一部位诉疼痛,但能忍受;4分,时有诉痛,尤其在电灼时,加少量局麻药或镇痛剂方能完成手术;5分,多次诉痛难耐,需改浓度或改麻醉。0~1分为优秀,2分为良好,3分为尚可,4分为欠佳,5分为失败;≤3分为有效,4分为尚可,5分为无效。

1.5 麻醉无效的补救措施

一旦患者VAS评分为4~5分,立即加用芬太尼0.05 mg或咪达唑仑1~2 mg (iv),和(或)从硬膜外腔注入0.18%的罗哌卡因10~15 ml,以改善麻醉效果完成手术。如果仍不能满足手术要求,则改全身麻醉。

1.6 观察记录指标

入室后、给药后、追加剂量后的NIBP、HR、R、ECG、SPO2、尿量、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药物用量和术后举臂指鼻试验。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R1组和R2组均能满足手术镇痛要求,VAS评分、有效率及0~1分比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R1组和R2组两组麻醉平面比较,R1组明显广于R2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两组麻醉药物浓度、容量虽不同,但首次剂量相近,见表3。

R2组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明显大于R1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术毕指鼻试验,R1组阳性率为68.3%(41/60),而R2组仅为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R2组出现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例数明显多于R1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见表5。

表1 两组VAS评分及有效率比较

▲为组间比较,P>0.05

表2 两组麻醉阻滞范围比较(例,%)

▲为组间比较,P<0.05

表3 两组药物容量、剂量及首次剂量比较

表4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为与基础值比较P<0.05,#为组间比较P<0.05,●为组间比较P<0.01

表5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并发症及处理结果(例,%)

▲为组间比较P<0.01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行上胸段硬膜外麻醉不仅需要完善的镇痛,而且阻滞平面广。主要决定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的是局麻药的浓度和剂量,而决定硬膜外阻滞范围的是局麻药容积。因此,局麻药的浓度、容积和剂量是上胸段硬膜外麻醉疗效的关键[1]。本文两组均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术中被阻滞的区域内患者对切皮、电灼、剥离等强刺激均无疼痛,0~1分比率分别达96.7%和98.3%,说明0.14%的低浓度已能满足临床镇痛要求,没有必要用0.375%如此高的浓度。R1组容量较大,首次容量多为25~30 ml,阻滞范围可达C5~7~T9~10的平面,足以满足手术要求,而R2组首次容量多为12~15 ml,容量较小,常出现上界不够或下界欠佳等现象,其阻滞范围不足者约占30%,而R1组不到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虽然R1组容积大,由于浓度低其剂量范围为(0.90~1.08)mg/kg,与R2组的剂量(0.90~1.12)mg/kg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不仅胸部肋间神经全部被阻滞,而且还涉及到颈脊神经和膈神经,若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必然影响肋间肌的运动,产生呼吸抑制。心交感神经被抑制则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也在所难免,这是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最为关注的问题[2,3]。本组结果显示:0.375%罗哌卡因组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时有发生,经血气监测的5例患者吸氧条件下PaO2虽不低,但PaCO2>45 mmHg,平均为47.3 mmHg,说明确有轻度呼吸抑制,经面罩给氧辅助呼吸好转。同时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高达50.0%和36.7%,给予阿托品和麻黄素处理,R1组仅1~2例发生,两组有显著性。说明0.375%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可产生明显阻滞作用,而0.18%罗哌卡因只对感觉神经产生阻滞,而对运动神经无明显阻滞作用。

0.18%和0.375%罗哌卡因对上胸段乳腺癌硬膜外麻醉可产生相同的镇痛作用,但0.18%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呼吸和心交感抑制甚微,阻滞平面宽,明显优于0.375%罗哌卡因组。故乳腺癌根治术上胸段硬膜外麻醉采用0.18%罗哌卡因,首次用量(25±5)ml,追加量(10±5) ml,剂量在(0.75~0.85) mg/kg,是1组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麻醉用药。

[1] 艾登斌 ,殷玉萍.0.25%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0:551.

[2] 季 蒙,肖维民,沈七襄.0.2%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麻醉时对肺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5):442.

[3] 宋天德,沈雅定,肖春香.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2):86.

猜你喜欢

胸段麻药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脱单
麻药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