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
2012-01-17熬开忠谢家斌黄芳
熬开忠,谢家斌,黄芳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441000)
目前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老年痴呆患者中最多的为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D)患者[1]。而目前在临床上,对于AD患者和VaD患者的区分非常困难,往往需借助其他的辅助手段来进行确诊,这其中影像学对老年痴呆的临床具体分型的诊断提供了极大地帮助[2-4],为了探寻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对AD和VaD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30例(A组)、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0例(B组),并选取健康的老年人30例(C组)。A组及B组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我国学者汤洪川于1996年提出的老年痴呆诊断标准。排除了因为外伤感染、中毒和其他代谢类疾病导致的老年痴呆。年龄分布为67~83岁,平均为(74±2)岁,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A、B、C三组在受教育程度、性别构成和身体健康程度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选用美国GE Signa 1.5T MR成像仪。具体的试验方法为,先做常规扫描,即先扫描T1 Wl、T2Wl、Flair这三个序列,后进行3D-FSPGR扫描,其中各个参数如下:TI=300 ms、TR=10 ms,TE=4 ms,翻转角度为120°,视野为25 cm×25 cm,连续获得的图像为116幅,每层厚度为1.6 mm。其中海马体积的计算方法参照Stoub等[5]的方法,同时每层海马的结构分界标准参照Hasboun等[6]的标准,而颞叶沟回间距及大脑左右径的测量方法则参照安维民的测算方法。
1.3 观察指标 左右两侧海马的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海马体积的比较 A组患者与B、C两组相比海马体积明显缩小(P<0.05),B、C两组海马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海马体积的比较(±s,cm3)
表1 三组海马体积的比较(±s,cm3)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VaD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左侧海马体积 右侧海马体积健康对照组30 2.61±0.14 2.64±0.13 VaD组 30 2.53±0.12 2.56±0.11 AD组 30 1.94±0.14ab 1.97±0.15ab
2.2 三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 颞叶沟回间距A组与B、C两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B、C两组在颞叶沟回间距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A组明显大于B、C两组(P<0.05),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的比较(±s)
表2 三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的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VaD组比较,bP<0.05
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健康对照组组别 例数 颞叶沟回间距(mm)大脑左右径(mm) 30 24.38±4.31 133.48±5.89 0.183±0.025 VaD组 30 24.89±4.24 133.56±6.34 0.186±0.035 AD组 30 32.89±4.51ab 131.76±6.81 0.250±0.031ab
3 讨论
目前对于老年痴呆中的AD及VaD在临床的各项症状表现上十分的相近,因而仅靠临床的症状表现无法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头颅磁共振开始逐渐被人用于区分AD及VaD患者中。1991年Dahldeck等[7]研究结果显示,AD患者随着海马、杏仁核及颞叶的萎缩,其颞叶沟回间距、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将要显著的大于VaD患者及正常人。在本研究中,颞叶沟回间距A组与B、C两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A组明显大于B、C两组(P<0.05),这两项指标与Dahldeck[7]的研究相一致。
有相关研究显示,AD与VaD的发病可能与脑缺血所导致的海马萎缩和皮质萎缩相关[8]。其中海马萎缩与AD的发病有较大的关联,王嵩[9]的研究也显示,老年痴呆患者海马体积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一般为AD患者,而Va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在海马体积上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A组患者与B、C两组相比海马体积明显缩小(P<0.05),B、C两组海马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也与王嵩等[9]研究相符。在头颅磁共振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分型中,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可以用其测量脑白质病变,脑内的各类代谢产物及脑内的生长因子的变化来区分痴呆的临床分型。但笔者认为,这些手段的技术要求过高,一般医院无法展开,而笔者的头颅磁共振测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这一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相应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更为充分,更经得起临床考验,值得临床推广。
[1] 滕丹阳,郑健.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35(4):371-373.
[2] 黄延焱,吴晓琰,卢晓结.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磁共振波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674-676.
[3] 董艳红,吕佩源,李玲,等.血管性痴呆患者执行功能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3):238-240.
[4] 安维民,蔡幼铨,邱本胜,等.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脑内代谢产物鉴别诊断早老痴呆和血管性痴呆[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1):11-15.
[5] Stoub TB,Bulgakova M,Leurgans S,et al.MRI predictors of risk of ineident Alzheimer disease:a longitudinal study[J].Neurology,2005,64(9):1520-1524.
[6] Hasboun D,Chant6me M.Zouaoui A,et al.MR determination of hippocampal volume: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J].AJNR Am J Neuroradiol,1996,17(6):109l-1098.
[7] Dahlbeck W,Neluney KW,Yeakley JW.The interuncal distance:new MR measurement for the hippocampal atrophy of a Alzheimer's disease[J].AJNR,1991,12(5): 931-935.
[8] 楼海燕,张敏鸣.血管性痴呆的磁共振检查[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3):206-209.
[9] 王嵩,孙兮文.老年痴呆的MRI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3(11):82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