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生活行为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2-01-17谭平张泽丹包维为
谭平,张泽丹,包维为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干部保健科,福州350025)
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由于其特殊生理因素及明显出现的老年人心理问题[1],是一个极易患病的群体。生活行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它不仅可以产生和诱发冠心病,同样也能影响病情的演变及康复[2]。为研究生活行为与高龄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我们对91例年龄≥80岁的冠心病人进行生活事件、个性、行为类型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福州市干休所年龄≥80岁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并从中筛选出91例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其分成3组(心律失常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诊断和分型按照WHO和国内专科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干休所中体检结论为健康的老年人。其中心律失常组30例(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8例、心房纤颤6例、心动过速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80~95岁(平均83.5岁)。心绞痛组31例(稳定型10例、初发劳力型9例、恶化劳力型6例、混合型4例、变异型3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80~90岁(平均82.2岁)。心肌梗死组30例(下壁13例、前间壁9例、高侧壁5例、广泛前壁3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80~94岁(平均83.6岁)。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80~93岁(平均82.3岁)。4组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项目
1.2.1 一般资料 调查表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制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个人史、既往病、生活行为方式、健康体检史、首次发病情况及目前情况等。
1.2.2 生活事件量表 参照张明圆等编制及中华老年流行病学组设计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3]中有关生活事件的项目,共66个项目,填写近5年内实际遭遇事件的频率和被测者的感受强度,生活事件分正性或负性生活事件。负性事件包括7个方面:配偶去世、子女病重或去世、重大财产损失、搬家、与子女不和、法律纠纷及经济困难。反应强度分为五级:1级为未经历,2、3、4和5级分别为经历后无影响、影响很小、中等和很大。
1.2.3 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Q) 为全国心身医学协会组编制。TH+CH总分≥28分为A型行为类型倾向。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培训的医师担任调查员,对筛选出的91例冠心病患者,按问卷内容详细询问和填写,同时查阅体检资料及住院病历,从中获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调查结束1周后,随机抽取例(占调查对象的21.74%)进行重新调查,重测项目与原调查项目全部相同,2次调查的一致率为95.8%,Kappa系数0.5553,调查内容的重测相关系数的P<0.01,说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可靠的。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生活危险因素的影响情况 91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吸烟的81例(89.01%)、肥胖77例(84.62%)、高脂饮食63例(69.23%)、大量饮酒54例(59.34%)、缺乏运动39例(42.86%)、水果蔬菜摄入少的26例(28.57%)。心律失常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行为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生活行为的比较(例)
2.2 生活事件的影响情况 91例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近5年来,有正性生活事件13例(15.39%),负性生活事件78例(85.71%),其中1级2例(2.20%),2级25例(27.47%),3级45例(43.96%),4级19例(20.88%)。三组生活事件影响依次为配偶去世、子女病重或去世、重大财产损失、搬家、与子女不和、法律纠纷及经济困难等。心律失常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生活事件比较,表2。
表2 各组生活事件的比较(±s,例)
表2 各组生活事件的比较(±s,例)
组别 例数 正性事件 负性事件正常组30 16.45±21.60 11.30±25.35心律失常组 30 22.15±32.76 27.98±37.06心绞痛组 31 2.45±10.01 87.02±86.61心肌梗死组30 2.83±10.76 63.20±82.37
2.3 四组A型行为与其类型比较 见表3。
表3 各组A型行为与类型的比较
3 讨论
一些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尚未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吸烟、肥胖、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缺乏水果蔬菜等危险因素尤其认识不足[4]。
本次调查表明,正性生活事件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病无显著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则影响显著。对老年冠心病人影响最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排列依次为丧偶、子女病重或去世、重大财产损失、搬家等。搬家对老年人引起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由于搬家易引起老年人紧张、焦虑、烦躁,加之忙乱和劳累,极易诱发冠心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由此可见负性生活事件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到诱导剂的作用。
本组调查了31例心绞痛和3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A型行为,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A型行为类型倾向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说明A型行为类型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
导致疾病的发生不是事件的压力本身,重要的是与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有关。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经济条件,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存在各自的个性特点,面对不同的问题,形成老年人的各种心理状态[5]。A型行为类型倾向的不稳定性格的人,当事件发生时,往往情绪反应强烈,且难以平静,在应激时,可通过边缘系统功能失调,使某血管活性物质或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如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增加,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并使血黏度增高,血小板黏附力和聚集性增加,同时使血栓素A前列腺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加速血栓形成或促发冠状动脉痉挛、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本次调查也表明85.71%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诱因。
由此可见,高龄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对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心理方面的治疗,帮助老年人对不良性格进行分析和引导,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及发生后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冠心病的病因,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控制冠心病的发展,而且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意外的发生,从而提高高龄老年人冠心病的生活质量[6-7]。
[1] 张玲,姜洪蕾,冯树梅,等.心理社会因素对离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447-1449.
[2] 朱鸿斌,田相亭,靳朴等.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3):247-248.
[3] 于普林,杨超员,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 320.
[4] 庞蓓蕾,刘力松,顾妍,等.冠心病患者对易患因素认知与行为状况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31(13): 3035-3037.
[5] 李兴民.老年行为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2:49-54.
[6] 胡德喜,段华新.不同性别人群的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340-342.
[7] 姚依群,尹秋生,曹少军,等.老年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5):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