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7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2012-01-14陈静波李小玲崔清潭
陈静波,李小玲,崔清潭
(辽宁葫芦岛解放军313医院检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5407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陈静波,李小玲,崔清潭
(辽宁葫芦岛解放军313医院检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若治疗不当,可诱发耐药性和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所以对于阴道炎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对分型诊断及合理治疗意义重大[1]。本文对我院2010年妇科门诊5407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0年来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407例,年龄19~60岁。使用灭菌棉拭子从阴道侧壁或后穹隆处取分泌物尽快送检。
1.2 方法
(1)霉菌检查:分泌物盐水涂片。
(2)滴虫检查:分泌物盐水涂片。
(3)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4)清洁度检查:分泌物涂盐水涂片,以乳酸杆菌、球菌、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数量分别划分为Ⅰ~Ⅳ度,Ⅰ、Ⅱ度为阴性(正常),Ⅲ、Ⅳ度为阳性(异常)。
2 结果
2.1 5407例阴道分泌物各种病原体检出率,见表1。
表1 5407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
2.2 在前三项检查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视为合并感染,此种病例共有380例,占7.0%。
2.3 在5407例清洁度检查中,清洁度为Ⅰ、Ⅱ度,但有其它阳性者有135例,占2.4%。
2.4 滴虫阳性者共487例:7、8、9三个月检出201例,占41.3%,平均月检出率13.8%;其他9个月共检出286例,占58.7%,平均月检出率6.5%。
3 讨论
阴道分泌物主要由阴道粘膜、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俗称 “白带”。 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手段,有助于对女性生殖道疾病作出辅助诊断。
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菌检出率与检测方法有关。我们检测霉菌的方法是涂片直接镜检,检出率为18.8%,明显低于高梦先[2]报告的42%(生理盐水稀酸稀碱三步法)或29%(生理盐水稀释法),但与其报道的清洁度结果基本一致。
阴道滴虫是引起妇女阴道炎的另一大类病原体,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由于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阴道分泌物性状呈多样性[3],本调查滴虫的检出率为9.0%,滴虫的检出率与季节有关,其中7、8、9三个月检出201例,占检出总数的41.3%,月平均检出率为13.8%,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的月平均检出率(6.5%)。因此,在寒冷天气标本要采取保温措施.尽快检查,以免漏检[4]。
细菌性阴道病(BV)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数量减少、代之以一组厌氧菌群数量增加的临床征候群。以前曾经报道过很多名称,1984年的瑞典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5]。迄今无法确定引起BV的特异性细菌,BV可由阴道加德纳杆菌单一引起,也可由GV与淋球菌、滴虫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所致。BV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及妇科肿瘤有关,因此,对妇科就诊患者进行BV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检出率为27.3%,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6]。
正常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存在,维持阴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雌激素、乳酸杆菌及阴道pH值起重要作用,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正常菌群改变或大量致病菌入侵繁殖时,导致阴道pH值改变,维持阴道内环境失衡而引起阴道炎。当阴道发生炎症后,阴道内部清洁度就可能发生明显改变。清洁度检查中,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涂片大都清洁度较差,一般在Ⅲ~Ⅳ度,这与阴道炎患者炎症反应较重有关。但有相当一部分清洁度为Ⅰ、Ⅱ度的人(2.4%)检出了其它病原体,应对这一部分人群予以重视。
总之,阴道炎是一种女性多发病,应引起临床及患者高度重视。实验室检查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可能造成漏检漏诊,所以应结合实验室工作实际情况,优化检验项目,探索应用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提高检出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李峥嵘,罗纯苑,王伟鑫,等.364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93.
[2]高梦先.检验阴道分泌物新方法[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7,12(1):56.
[3]吕建进,侯建玲,李 娜,等.滴虫性阴道炎 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4):14.
[4]董瑶佳,郭 卉.九江地区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31
[5]马玉楠.细菌性阴道病及其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03-304.
[6]曹 娟,阮金素,石庆新,等.5083例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84.
R446.19
B
1674-1129(2012)04-0403-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2.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