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定价迈向市场化
2012-01-13□
□
天然气定价改革试点。CFP供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国内天然气定价由此迈向市场化。
定价机制市场化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天然气需求增长很快,而国内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2006年我国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进口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通常采取与原油或石油产品价格挂钩的方式,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攀升,进口天然气价格也不断上涨,形成国产气价格低、进口气价格高的格局。而进口气价格按照国产气价格执行,造成企业进口气业务巨额亏损,不利于调动经营者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同时,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又放大了不合理需求。长此以往,天然气市场供应难以保障。
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陕京线、川气东送等多条管道相继投产,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初步形成,供气方式逐步由单气源、单管道转变为多气源、多路径、网络化供应。终端用户难以区分天然气来源和流向,再按现行机制分别制定出厂和管输价格已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价格监管的难度增大。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从需求侧约束企业生产和进口成本的不合理上升,促进天然气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率,进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国家根据这个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2005年以来,国家依据弥补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3次调整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对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保证天然气市场供应、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1年12月16日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2012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天然气定价新机制破茧而出。
按“市场净回值”定价
此次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各环节价格。
“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已在欧洲各国广泛采用。此次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天然气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法定价。二是将现行区别气源、路径,分别制定出厂价格和管道运输价格的做法,改为分省制定统一的门站价格。三是国家制定的统一门站价格为最高上限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这一价格水平的前提下,自主协商确定实际交易价格。四是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每季度调整。五是对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进入长途管道混合输送的,执行统一门站价格。
两广率先试点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涉及面广,对相关行业和居民生活影响较大。为稳妥起见,推进价格改革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到位,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方式。广东和广西率先试点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选择广东、广西进行试点,主要考虑这两个地方是新兴的天然气市场,目前没有国产陆上管道天然气供应,气源更加接近国际市场。而且按照新机制测算,两省(区)最高门站价格虽然高于目前广东进口的澳大利亚天然气价格,但较大幅度低于其他气源价格,价格具有比较优势,总体上不会增加用户负担。
确定试点地区的门站价格,分三个步骤:首先,选择计价基准点。综合考虑我国天然气市场资源流向、消费和管道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场(中心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核心是要反映市场需求的约束作用。根据国际经验,一般把天然气集散地或主销区作为计价基准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唐、西南、珠三角等多个天然气消费中心,其中长三角地区多管道、多气源汇集的特点最为明显,上海尤为典型。从供应结构看,上海既是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川气东送等重要管道天然气的交汇中心,又接收东海气,还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从需求方面看,上海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因此,选择上海市场作为计算门站价格的计价基准点是合理的。
其次,计算中心市场门站价格。以市场形成价格的进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作为可替代能源品种,并按照60%和40%权重加权计算等热值的可替代能源价格。然后,按照0.9的折价系数,即把中心市场门站价格确定为等热值可替代能源价格的90%。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天然气的价格优势,鼓励用户合理使用天然气。
最后,确定广东、广西门站价格。以中心市场门站价格为基础,根据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费用,并兼顾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两省(区)门站价格。
按照试点的改革机制,广东、广西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分别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仅高于目前广东进口的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价格,大幅低于目前广东其他气源价格及广西使用的国产液化天然气价格。因此,改革试点总体上不会推高两省(区)天然气价格水平。
根据规定,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向其他地区推广至少还需要1年。国家发改委表示,在认真总结广东、广西两省(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经验,评估改革措施对各方面的影响,取得经验后,才将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向全国推广。考虑到试点地区用户对新机制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这一改革未在全国推广前,两省(区)的门站价格按照新机制确定后,价格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
长期来看,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定价是未来的趋势。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能会导致气价上涨。
企业受益各不相同
天然气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后,对于从事天然气开采、销售的上游公司,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开展。作为我国天然气主要供应者和长输管道主要控制者的中国石油和拥有成熟液化天然气技术的广汇股份反应积极。中国石油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后,公司进口气业务将会有所减亏。”“目前机制形成后,将有利于公司未来上调天然气价格,相应公司利润空间也会增大。”广汇股份董秘王玉琴表示。
对于目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中游渠道商表示暂不受影响。“此事件,对公司影响很小。”长春燃气的证券事务代表赵勇表示。
天然气价格上涨不仅对上游、中游企业影响颇大,就是对产业链延伸的勘探开发业务的油气勘探服务类公司及相关设备类公司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油田专用设备制造商杰瑞股份的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将会推动公司相应产品业务量的增长,同时,对公司建造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虽然短期看,利好关系不大,但从长期看,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逐步提升,公司的工作量、业务量也会水涨船高,而这对公司业绩增长有帮助。”中海油服证券部人士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除对三大油企有利外,对燃气公司而言上调价格理由更充分了。”对于本次天然气改革试点消息,宏源证券分析师柴沁虎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