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
2012-01-11张运波杨艺全习国平郭成军吴琼芳
张运波 杨艺全 习国平 郭成军 吴琼芳
1 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邯郸 056001)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发病率大约10/10万,目前有增多趋势[1]。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有血液流变学治疗、阻滞离子通道治疗、脱水治疗、抗氧化剂治疗、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高压氧和中医针刺治疗等。随着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研究的深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显示出独特的意义。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除采用常规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外,加用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2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例突发性聋患者均为单侧,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2]。56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实验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2.3±2岁,病程2~14天,平均7.5天,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言语频率平均骨导听阈为46.7±8.42 dB HL。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46~65岁,平均51.8±3.2岁,病程3~16天,平均8.5天,言语频率平均骨导听阈为45.8±6.12 dB HL。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病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平均骨导听阈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地塞米松10 mg加入莫菲氏管静脉滴注1次/日,三天后地塞米松逐渐减半,共用9天。实验组采用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公司生产,规格40 mg):患者取坐位,常规耳后消毒,5 ml注射器抽取1 m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1 ml 2%利多卡因,于耳后平外耳道口上缘水平行乳突骨膜下注射,操作中需特别注意针刺部位应在骨膜下(注射针头斜面向下,当刺入骨膜时再向前平推1 mm,且骨膜下注射后耳后皮下不会隆起),注射完毕后棉签压迫10分钟,而后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天以减少药物向外周扩散;每三天注射一次,共三次。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银杏叶提取物105 mg加入250 ml 5%葡萄糖液静滴 1次/日)和营养神经药物(脑活素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日)治疗两周。所有患者治疗两周后分别复查纯音听阈。
1.3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两组总有效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痊愈率+显效率(82.14%,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53.57%,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a,P=0.022)(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n=28)
3 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突发性聋的免疫异常发病机制,Yoshida等[3]发现突发性聋患者体内有针对内耳抗原的自身抗体的形成;Chen等[4]采用循征医学的方法肯定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激素类药物对内耳组织有抗炎、消除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内耳及耳蜗血流量、改善电解质紊乱、免疫抑制等作用。但全身使用高浓度的激素可引起血小板增加,有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且可能导致胃溃疡、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对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有加重原发病的风险[5]。目前早期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不一。孙爱华等[6]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口服和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均不能通过血-迷路屏障,不能达内淋巴液,其对突发性聋的治疗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Parnes等[7]的实验证实在鼓室内给药时,甲基强的松龙在内淋巴中的药物浓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因此本研究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加显效率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的对照组(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与鼓室内给药相比,鼓室内给药的药物大部分可能会通过咽鼓管和/或穿刺的鼓膜孔流出,乳突骨膜下注射不会外溢和流失,从而保证了药量和作用时间。
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的可能机制:①乳突骨膜下注射药物主要依靠局部浸润吸收,乳突骨膜与乳突骨接触紧密能够减慢局部吸收的速度,从而避免了药物向全身扩散的速度,避免了全身的副作用;②局部高浓度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通过渗透压梯度[8],由血-迷路屏障、血-外淋巴屏障进入外淋巴液,构建内外淋巴液渗透梯度,导致内淋巴脱水,还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协同抗眩晕作用,从而使迷路水肿减轻,明显减轻内耳淋巴积水程度,减轻免疫反应,最终改善内耳微循环及内耳毛细胞状态。
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注射后患者有时会产生耳后疼痛,本组有3例,一般可以忍受,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另外,本组56例患者中均未选择有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患者,对于糖尿病伴突发性聋患者需与内分泌科配合进一步探讨治疗方案。
1 周翠英,骆文龙.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聋36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327.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69.
3 Yoshida Y,Yamanchi S,Shinkawa A,et al.Immonological and virotogical study of sudden deafness.[J].Auris Nasus Larynx.1996,23,63.
4 Chen CY, Halpin C, Rauch SD. Oral steroid treat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 ten year retospective analysis.[J].Otol Neurotol, 2003,24:728.
5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93~1 296.
6 孙爱华,Parnes LS,Freeman DJ,等,不同途径给药地塞米松在内耳的分布[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62
7 Parnes LS,Sun A,Freeman DJ.Corticosteroi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inner ear fluid :an animal study followed by clinical application[J].Laryngoscope,1999,190:1.
8 苏金龙.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9,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