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突发性聋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2012-01-11马永忠曾薇冯志谦黄桂球陈美珍
马永忠 曾薇 冯志谦 黄桂球 陈美珍
1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山 528403)
突发性聋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多年来耳科专家都致力于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但迄今为止仍未有明确定论。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为探讨近几年来突发性聋的发病特色,了解其发病的相关因素,现对2001年以来诊治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月~2010年12月初次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确诊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717例(779耳),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3]。
1.2 分析方法 将数据导入EXCEL表中进行整理和统计描述,分析患者的年龄构成、季节特性、性别构成、患耳侧别等情况。
2 结果
2.1 患病人数 本研究共收集717例患者,除2002年外,突发性聋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尤以近3年增长明显,与2001年相比,2008年增长2.4倍,2009年增长2.7倍,2010年增长3.0倍。
图1 2001~2010年我院突发性聋住院患者人数(例)
2.2 年龄特征 本组资料中患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74岁,平均43.54±4.7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将患者分为≤18岁(青少年),19~44岁(青年人),45~59岁(中年人),≥60岁(老年人)。各年龄段人数分布见表1,其中,青年人构成比最高,共374例,占52.16%,其次是中年人,共189例,占26.36%。各年龄段构成比的变化趋势见图2,其中青年人居每年最高位,并且呈上升趋势,其次是中年人,构成比最小的是青少年。
表1 2001~2010年度各年龄段人数分布(例,%)
2.3 发病的季节特征 本组资料中突发性聋患者秋季(8~10月)人数最多,共262人,占36.54%,其次为春季(2~4月),共206人,占28.73%,夏季(5~7月)及冬季(11月~次年1月)较少,分别为128人及121人,分别占17.85%及16.88%。
图2 2001~2010年各年龄段构成比的变化趋势
2.4 性别特征 本组资料中男性372人,约占51.88%,女345人,占48.12%(表2)。
表2 2001~2010年各年度突发性聋患者性别分布(例,%)
2.5 患病耳侧 本组资料中左耳患病者346例,占48.26%,右耳患病者309例,占43.10%,双耳患病者62例,占8.6%。
3 讨论
据报道,美国每年突发性聋的发病率为5~ 20/10万(Byl,1984),台湾省每年的发病率为6.49~10.21/10万[4],日本每年的发病率为6.30~10.30/10万[5],目前我国尚缺乏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数据。由于突发性聋有45%~65%的自愈性(Byl,1984),其实际发病率远不止这些。
从文中结果看,近十年来突发性聋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近3年增加明显。分析原因之一可能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比以往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有关;研究证实,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交感神经系统活跃,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外周动脉痉挛,增加外周动脉的抵抗性,加快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6]。迷路动脉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无侧枝循环且局部循环代偿能力差,因此内耳微循环极易受到血流缓慢、血液淤滞、血栓及血管闭塞的影响,最终导致内耳缺氧,内耳毛细胞的损害,最后引起突发性聋[7]。除此之外,周围环境中各种不良理化刺激增加、人口老龄化也可能是发病率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的增加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善,也促使前来就诊的突聋患者增加。
有报道认为突聋的高发年龄以老年人居多,集中在60~70岁[4,8],但Nakashima等[9]报道突聋的高发年龄集中在50~59岁,而Rauch等[10]对多篇文献共7 5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出突发性聋的高发年龄在43~53岁。本组资料中,每年19~44岁年龄段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并且,自2005年后其所占比例增大,超半数以上,这与既往报道的高发年龄段不一致。原因之一是本组年龄分段与上述文献不同,本研究中青年人组年龄跨度较大,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另一重要的原因是该年龄组的人近几年承受着学业、就业、生活、工作的多重压力,在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可能导致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易患突发性聋。
突聋的发病是否具有季节性尚存在争议。既往的研究发现突聋的发病没有季节性、地域性、种族性或文化的区别[11];Danielides等[12]对82例以及Jourdy等[13]对13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都证实突聋的发病没有季节性;但Wu等[4]对9 267位患者的月发病率分析后得出秋季(8~10月)发病率最高;Chang等[14]对146例病例分析后得出4月(15%) 和10月(12%)为发病高峰期。本研究对717位患者的发病季节进行统计,发现秋季的发病人数最多,认为不同人群的地域特性可能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另外,除Wu等[4]的报道外,其余各研究的病例数偏少,按季节分割后更不能反映出整体的特性。而对于秋季发病率较高的原因,Wu等[4]分析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8月底及2月底是开学的时间,呼吸道病毒在学生中的传播增加会导致突聋发病的增加。当然,确切原因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突聋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大多数都是单耳发病,双耳发病的几率低于5%[15]。本资料中,男性患者占51.88%,女性占48.12%,左耳患者占48.26%,右耳患者占43.10%,双耳患者占8.65%。性别和耳别之间均无明显的差异。由于突聋双耳发病率较低,目前对此研究较少,有学者[16]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某些特殊疾病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颅内动脉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有关,另外血脂过高可能也是双耳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根据近10年来突聋发病特点,建议预防突聋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张工作之余应适当放松休息,注意心理减压,尤其是青年人;②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尤其是秋季;③一旦患突聋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焦虑,利于改善微循环。
1 李永奇,李鹏,曾转萍,等.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29(3S):69.
2 王明山,王霄霞,陈晓东,等.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 ,14:30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
4 Wu CS,Lin HC,Chao PZ.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vidence from Taiwan[J]. Audiol Neurotol,2006,11:151.
5 Jonasson G,Lodrup Carlsen KC, Leegaard J,et al. Trends in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hildhood asthma in Oslo, Norway, 1980-95[J]. Allergy,2000, 55:232.
6 Reddy KK, Rao AP, Reddy TP.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J]. Asia Pac J Clin Nutr,2002, 11:98.
7 Lu YY, Jin Z, Tong BS, 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J]. Acta Otolaryngol, 2008,128:1 168.
8 Molini E, Serafini G, Altissimi G, et al. Sudden idiopathic hearing loss. Case reports in the course of ten years [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 ,1998,18:218.
9 Nakashima T, Yanagita N, Ohno Y,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sudden deafness by two nationwide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in Japan [J].Acta Otolaryngol(Suppl),1994,114(s514):14.
10 Rauch SD.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 N Engl J Med, 2008,359:833.
11 Cruickshanks KJ, Tweed TS, Wiley TL, et al. The 5-year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hearing loss: the epidemiology of hearing loss study [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129:1 041.
12 Danielides V, Nousia CS, Bartzokas A, et a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J]. BMC Ear Nose Throat Disord, 2002, 2:2.
13 Jourdy DN,Donatelli LA,Victor JD, et al. Assessment of variation throughout the year in the incidence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J].Otol Neurotol,2010,31:53.
14 Chang NC, Ho KY, Kuo WR. Audiometric patterns and prognosis in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southern Taiwan [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5,133:916.
15 Schreiber BE, Agrup C, Haskard DO, et al.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 Lancet,2010,375:1 203.
16 Oh JH,Park K,Lee SJ,et al. Bilateral versus unilateral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