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服务业发展结构定位的思考
2012-01-10田建军
田建军
一、服务业内涵的界定
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本文所阐述的服务业,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产业。有关服务业的内容表1中作了分类阐述。
表1 服务业的分类
二、无锡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2010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无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 208.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 444.2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8∶55.7∶42.5。[1]按照“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划分,无锡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工业化后期。[2]
表2 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资料来源: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99年。
按照2010年的数据,无锡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3万美元。以无锡地区2007-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105.19%(此经验数据计算见表3)为换算系数,折算为2007的人均GDP为12 358.59美元。[1]依据表4“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标准,无锡经济已达到了后工业化的水平。[2]
表3 2007-2010年无锡地区GDP平减指数
注:表中相对数指标全为环比。此表中历年GDP总量及实际增长率指标均来自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4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美元
资料来源: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注:1964年与1996年的换算因子为6.2,系郭克莎(2004)计算;1996年与1998、2007的换算因子分别为1.032、1.260,系陈佳贵、黄群慧计算。
这里出现了一个不协调,即根据人均GDP指标,无锡已踏入后工业化阶段;但按照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无锡仍处在工业化后期的水平。对照表2的参考值,我们发现主要的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相对而言,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如果横向比较,我们就发现目前无锡的服务业不仅大大低于世界银行2000年抽样调查统计的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61%的水平,而且还低于34个低收入国家43.5%的水平,这说明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发展升级的需求不匹配。[3]
无独有偶,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强、范爱军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库兹涅茨事实有着不小的差距,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经济越发达、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第三产业增长反而慢;相反,经济落后的地区,第三产业增速却快于第二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一阵营的无锡,其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论。[4]
三、无锡服务业的结构分析
以无锡市2005-2009年服务业的基础统计数据,对无锡市服务业的构成做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图1、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锡服务业占整个地区产值的比重在缓慢上升,但就平均水平而言,服务业的比重偏低,与无锡经济的整体水平及其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同时,就服务业构成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与人民生活或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业比重偏低,且摇摆不定,未能呈现出清晰的增长趋势。
图1 无锡市2005-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
表5无锡市2005-2009年服务业结构占比统计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服务业/%100100100100100生产性服务业/%66.8765.9566.0968.0265.32生活消费性服务业/%33.1334.0533.9131.9834.68
其实,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身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无锡是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产业的重镇,FDI大量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反而加剧了产业转型的阻力;另一方面,作为乡镇企业的策源地以及长三角强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典型,无锡第二产业的优势被进一步扩大,这种比较优势和路径依赖使得地区经济愈发依赖低端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就不足为奇了。[4]
四、无锡服务业发展结构定位的思考
伴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地方经济的强势增长,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明显,曾经的小桥流水、鱼米之乡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2007年初夏的太湖水蓝藻泛滥,使一向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自豪的无锡人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工业化发展给城市带来的两面性。这一事件发生后,无锡政府提出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来实现“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长期战略。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长三角地区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同年9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以上。2010年11月中旬闭幕的无锡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推动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为主导向服务经济为主导转变,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9.5%。如何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在服务业的发展中结构如何定位,不但事关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城市和人的和谐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无锡应该将非生产性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我们的高端服务业才能强势突进。[5]
1.无锡市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府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无锡制造业优势,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机遇,把发展国际外包作为提升无锡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之际,笔者依然认为,立足无锡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无锡市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是那些被视为低端的传统型服务产业如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城市的清洁卫生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还远说不上令人满意。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因而自己也没有职业认同感,暂时栖身于这个行业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以笔者供职的单位为例,这几年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倡导服务外包。于是,单位的食堂、环境卫生等后勤工作均实施了服务外包。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服务外包带来的专业化、集约化并不明显,相反服务质量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的矛盾却非常突出。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还很滞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试想,我们连传统的服务业都做不好,又怎能妄谈高端服务业呢?
2.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我们强调大力发展非生产性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些行业对于拉动地方就业以及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贡献。
表6 2009年部分服务业产值构成分析
数据来源:2009年《无锡统计年鉴——全市生产总值要素构成》。
表6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极力倡导的高端服务业(表6的前3个行业)虽然带来了较高的产值和营业盈余,但高端服务业在提高就业水平特别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报酬、缩小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贡献远不如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公共管理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在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方面应该有切实的措施,这些措施不应只停留在严格行业准入、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一定的支持或服务。例如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的薪酬及福利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准及对职业的忠诚度并最终带来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对激励能迅速做出反应。只要各级政府能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给予充分的关注,一个恰当的激励可能令整个行业发生质的改变,最终受益的是这个城市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一部分与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如住宿餐饮、环境卫生及市民形象等。所以,笔者并不反对政府发展像物联网、云计算等这些现代高端服务业,而是认为,只有将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做好做精,现代服务业才可以更好地借势而上。毕竟,在任何时候,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1]无锡市统计局.无锡市统计年鉴(2005-2010)[EB/OL].[2011-09-20].http:∥www.wxtj.gov.cn.
[2]苏永强,沙景华.基于库兹涅茨模型的西部经济发展阶段测度分析[J].当代经济,2009(17):168-170.
[3]荆林波.经济结构失衡,第三产业严重不足[J].中国经济观察,2011(2):92-99.
[4]刘强,范爱军.中国经济迟迟不转型之因[EB/OL].[2011-09-20].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9-05/110841271.html.
[5]陈耀兴.无锡调整产业结构的进展、问题及其对策[J].江南论坛,2007(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