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01-09梅俊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3期
关键词:白血病生活质量

梅俊辉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ARES-SF)心理维度、医患关系维度差异显著(P<0.01),生理维度、婚姻关系以及性功能三个维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心理干预;白血病;情绪状况;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11(c)-130-02

Effect of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emotional stat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leukemia

MEI Junhui

Department of First Hematology Specialty, Genera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emotional stat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leukemia.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leuk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39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arried out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n two groups′emotional state and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s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wo group patients′ CARES-SF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physical dimension, marriage and sexual function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life.

[Key words] Gener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eukemia; Emotional state; Life quality

白血病是属于造血系统的一类恶性疾病,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5%[1]。有研究指出,相对于其他癌症患者而言,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2]。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努力消除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其适应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文对78例白血病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白血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18~72岁,平均(37.28±8.46)岁;急粒白血病36例,急淋白血病23例,慢粒白血病11例,慢淋白血病8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2例,大专15例,高中或中专21例,高中以下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穿刺细胞学确诊,生存期预计>1年。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服药指导等。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具体为: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情绪波动大,常伴有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接触患者,树立可信任、可依靠的形象,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应说一些消极话语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用良好的语言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帮助患者适应医疗环境,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尽量避免各种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接受治疗。

1.2.2 正确、科学认识疾病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介绍整个疾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通过治疗效果较好病例与其交谈,进行启导、引导,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对病情的影响,使他们了解白血病与心理、认知及情绪等因素的密切关系[3]。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生在白血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消除疑虑。

1.2.3 帮助患者摆脱恶劣的心理环境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与识别患者面对问题时出现的心理反应以及采取的应对方式。护理人员还要掌握患者的情绪反应,耐心倾听其诉说内心的恐惧、焦虑、紧张,提供宣泄的机会,密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时疏导,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2.4 身心放松训练向患者说明放松训练的方法、特点和重要性,可每天聆听舒缓音乐、深呼吸以及冥想等保持心情平静,分散注意力,淡化患者角色[4],缓解其身心压力。

1.2.5 家庭关心支持护士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提供情感支持,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鼓励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经常探视患者,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爱和照顾,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亲人的眷恋,缓解患者孤独、紧张、焦虑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6 集体心理干预成立“白血病患友之家”,对治疗后白细胞已经恢复正常的患者,分期分批进行集体康复知识指导和行为干预,每周2次,每次2~3 h。组织患者集体讨论、相互交流治疗康复心得,患友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分担烦恼,凝聚小组力量。

1.3 评定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进行评定。SA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SD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 CARES-SF量表[5]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医患关系、婚姻关系以及性功能五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各维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CARES-SF量表心理维度、医患关系维度差异显著(P<0.01),生理维度、婚姻关系以及性功能三个维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白血病又称为血癌,好发于青壮年,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姜乾金[6]指出,白血病患者具有复杂的心理精神症状,不同年龄阶段常表现不同的负性心理特点,尤其是家里充当经济支柱的患者,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总的来说,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特征[6]: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自信心不足;情绪波动大、思维混乱、认知不足;个性特征为精神衰弱,出现失眠、多梦、意志力低、内心充满不安与恐惧。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如由药物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其他因素,如家庭经济情况、亲人态度等。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广大学者越来越重视情绪因素与白血病发展、转归关系。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陈任安等[7]提出负性情绪或遭受重大精神打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着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易感因子基础上,加上患者自身消极情绪,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活性下降,白细胞恶性增生,最终加重白血病病情。积极心理情绪能使神经内分泌保持平衡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各器官活动正常协调。本研究在患者入院时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进行评估,发现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心理干预缓解情绪。

近年来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恶劣的心理环境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除了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治疗外,医护工作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教会他们心理应激调整的方法,学会放松减压,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及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以达到综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目的。本文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和摆脱恶劣的心理环境,进行身心放松训练,给予家庭关心支持以及集体心理干预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CARES-SF量表心理维度、医患关系维度、生理维度、婚姻关系以及性功能维度差异显著(P<0.05或P<0.01)。

本研究证明,有针对性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韦海肖.心理干预对自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临床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67-68.

[2]Classenc. Supportive group th erapy and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metasic breast carcer:a ravclomnzcd clinical in cervention trial [J]. Archcen psychiatry,2001,10(4):302.

[3]孙启英.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4):1930.

[4]葛啸天,黄洁敏,顾妙娟.白血病患者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7):69-72.

[5]Rustoen R, Moum T, Wiklund I,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newly diagnosed cancer patients [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29(2):490-498.

[6]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

[7]陈任安,梁英民,刘利,等.心理支持疗法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50-4151.

(收稿日期:2011-07-26)

猜你喜欢

白血病生活质量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