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特征对农民工培训的影响分析——基于对福州市268位农民工的调查

2012-01-09林绍珍黄妙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因变量农民工概率

林绍珍, 林 娟, 黄妙龄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经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个人特征对农民工培训的影响分析
——基于对福州市268位农民工的调查

林绍珍, 林 娟, 黄妙龄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经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农民工培训是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民工培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民工自身因素。通过对福州市268位农民工调查发现,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时间、性别、参加培训经历对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文化因素与年龄因素对培训意愿影响则不显著。

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多元logistic回归

一、问题提出

“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农业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非农业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这种比重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出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加。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土地,到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寻找工作,形成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虽然2008年的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返乡潮”的出现,但这种现象是非常短暂的。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人[1],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5.4%和5.5%。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含量,而培训则是农民工自身提升人力资本含量的有效途径。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03〕79号)的指导下,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但是,农民工培训仍然存在着问题,为此,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 号),指出对农民工培训要“重点突出,讲求实效”。[2]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制约农民工培训的深层次因素,其中农民工个人特征因素是这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内在因素。为此,探析农民工个人特征因素对农民工培训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农民工参与培训意愿行为的规律性认识,进而提升农民工的工作能力,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促进农民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这些产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工在面对外部产业环境如此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其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无培训经历等会对培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利用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从农民工个人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对农民工是否愿意参加培训进行实证分析。

二、实证研究

(一)样本的选择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要了解农民工培训的制约因素,需要先了解制约农民工培训的内在因素。为此,笔者根据2010年10月进行的福州市农民工培训状况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了解个人特征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培训活动的影响。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的个人基本情况、所从事的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培训信息来源、培训方式、培训资金来源、培训内容及对未来培训期望等。调查共发放了320份问卷,回收297份,问卷回收率达92.8%,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90.2%。

(二)变量的选取

本文所取的因变量是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农民工培训”,自变量是农民工的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年限”、“有无培训经历”等五个。从变量所属的类型来看,因变量“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农民工培训”属于顺序变量;自变量“性别”属于类型变量,“文化程度”、“有无培训经历”属于顺序变量;“年龄”、“务工年限”属于数值型变量(为方便研究,文章将其转换为顺序变量)。本文所选取的这五个自变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个人特征因素(变量的描述性特征见表1)。

表1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选择

根据上述变量类型的分析,本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多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中,因变量设为Y,自变量为X。则logistic模型表述如下:

上述公式中,X1、X2、X3、Xi表示自变量, 表示影响因变量“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农民工培训”的选择的各种个人特征因素,β1、β2、β3、βi是各个自变量的系数,β0是截距,μ是误差项。

(四)模型估计效果

1.模型的拟合信息检验

表2是对上述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终模型的拟合优度信息表,给出了对上述回归模型有效性的检验结果。原假设回归模型无效。从模型运行结果来看,显著性概率(Sig)=0.000,小于 P 值 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显著有效。

表2 模型拟合信息

2.似然比检验

表3是多元回归最终模型的变量显著性检验表,在P值为0.05的显著性概率下,所构建的模型变量中,自变量性别、进城务工时间、有无培训经历的显著概率分别是0.000、0.003、0.000,均小于P值,其结果是显著的,而自变量文化程度、年龄的显著概率分别是0.216、0.072,均大于P值,其结果不显著。但是,这里所显示的自变量显著概率是指其取值作为一个整体时的检验结果,整体显著并不意味着每个取值都显著。[3]

表3 似然比检验

3.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的回归运算结果来看(见表4),五个自变量的各个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

表4 回归结果

1.从性别因素来看,其显著概率为0.000,小于P值0.05,因此农民工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受性别的影响很大。从表4的结果来看,以女性农民工为参照项,截距为负,这说明男性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愿望要高于女性农民工。

2、从年龄因素来看,虽然在似然比检验中(见表3)显示年龄对农民工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并不显著,但是从各取值来看,各年龄段对因变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26-35岁这一年龄段,其显著概率为0.024,小于P值0.05,这说明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

3、从文化程度来看,不同文化程度的显著概率均高于显著概率0.05,也就是说,文化因素对农民工认为有无必要参加培训并无直接影响,这与其它研究结果表现出很大不同。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低,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本群体影响,在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着从众效应,别人不参加培训,我也不想参加;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会对农民工参加培训产生影响,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企业培训主管曾说“他们(指外来民工)文化水平比较低,要求也较低,一份工作很简单,叫他们去培训他们可能还觉得奇怪。”

4、从进城务工时间来看,其对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影响是显著的。在1—5年、5—10年和10年以上的三个进城务工时间段上,5—10年这一进城务工时间段的农民工的显著概率为0.003,小于显著概率0.01,这说明了这部分农民工对参加培训有着强烈的意愿。这点结论与前面的自变量“年龄”对因变量“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农民工培训”统计结果也是一致的,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这一农民工群体,其工作年限基本上是5—10年。

5、培训经历对农民工“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参加农民工培训”有着显著影响。从统计结果来看,其显著概率为0.000,在显著概率为0.01的水平显著,这说明有培训经历的农民工对再次的培训有着强烈的愿望。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个人特征对培训意愿都有影响,性别、进城务工时间、有无培训经历对农民工培训有着显著影响,年龄、文化程度特别是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的培训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在组织农民工培训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制约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各种个人特征因素,对症下药,从而大大提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据此,本研究提出三个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培训的相关信息不了解,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政府的农民工培训政策不了解的农民工占的比例高达61.9%。他们对培训有着各种的担忧,特别是培训的经济负担问题。因此,政府应当与企业、社会各团体展开广泛的合作,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的相关政策,通过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工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

对农民工培训要区分不同特征的农民工群体对培训的需求,根据此次的调查分析,从年龄上来看,青年农民工群体对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这部分人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对于这部分农民工来说,他们参加培训的收益率也比较高。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培训内容应该与自身情况相适应,一方面要使培训内容易于农民工掌握,另一方面对农民工来说,培训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调查结果也显示,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 “岗位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法律知识”。

(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劳动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监督与检查,规范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但在劳动法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不按法律的规定建立用工制度,特别是对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无故拖欠甚至克扣农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使得很多农民工想参加培训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监督与检查,规范劳动合同,有利于农民工及时获得劳动报酬,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时间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权利的实现,同时也可以规避企业的用工风险。

[1]李镭.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4亿人[EB/O L].(20110530)http://acftu.people.com.cn/G B/67582/14769710.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指导意见[EB/O L].(20100125)http://w w w.chinanew s.com/gn/new s/2010/01-25/2090583.shtml

[3]何晓群,刘文聊.应用回归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9-266.

Impact Analysi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 Peasant Workers’Training——Based on a Survey from 268 Peasant Workers in Fuzhou

LIN Shao-zhen LIN Juan HUANG Miao-ling
(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 China)

The purpose of peasant workers training i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Peasant workers training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oday,especially their personality factors.This paper dwells on these factors through a survey of 268 peasant labors,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factors such as gender,training experience,the time of working in a city are significant but age and education are nonsignificant.

peasant workers;training;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C915

A

2095-3763(2012)01-0101-04

2011-12-06

林绍珍(1981-),男,福建连江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福建农林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农民工培训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州市为例”(020207)

猜你喜欢

因变量农民工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