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教学模式探析
2012-01-09任培华张志敏杜红彦
任培华 张志敏 杜红彦
中医急诊学教学模式探析
任培华1张志敏1杜红彦2
(1 广东省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120;2 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眼科,广州 510130)
中医急诊;教学模式;医学教育
《中医急诊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危急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是中医临床的提高课,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术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医急诊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急危重症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医的信心,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信心、临床思维的培养,采用中西理论互参、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突出中医急诊优势 树立学生信心
目前许多人认为中医药效缓,起效慢,虽然有治本的优势,但主要在于治疗慢性疾病,而急危重症则是中医药的短板,治疗此类疾病主要靠西医学。这些认识在中西医临床系的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对中医药处理急症的作用和疗效有所怀疑,进而对《中医急诊学》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确立中医药在危急重症的治疗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中医急诊的信心。
《中医急诊学》是祖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实践财富在今天仍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作用,并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发展完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记载有“暴厥”、“煎厥”、“卒厥”的病名。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录了大量急症的论治方法,其论述了发热、腹痛、心悸、血证、休克等临床急症治疗方法,提出了“阳明三急下症”和“少阴三急下症”,明确提出了对于阳明腹实症采用大承气汤泻下邪热的方法。并提出了根据胃气、脉象、神志、小便等临床特点快速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开创了急诊诊断学的先河。并提出了救在危先,病急药急,配合针灸和肛门给药等治疗方法[1],标志着急诊学辨证治疗体系的形成。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口对口吹气法发明早于现代医学的人工呼吸术。《外台秘要》[2]的导尿术等中医急救技术的应用史,以及介绍中医发展史中对很多急症在预后、诊断和治疗上的认识,如对肺衰的认识,“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则死。”等。
近年来,中医药在抗击非典、甲流等重大传染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挽救人民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疾病,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当学习继承。
2 重视中西理论互参 培养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这在急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加上临床诊断时间紧迫,病例资料收集有可能不完整等情况,这对急诊医师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对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应对危急重症的能力的前提。
中医学在急症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诊断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例资料采集仍以望、闻、问、切为主等,这些都影响了对急症的快速准确的判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现代中医急症思维方式,在“辨病”的过程中引入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而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运用中医辨证方法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把中医的急救手段融入现代急救体系之中,提高学生处理急症的能力。如在“卒心痛”的讲授过程中,要向同学们讲述本病所对应现代医学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以及心电图、心肌酶学、主动脉CT等诊疗手段在诊断本病中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首先掌握“辨病”的思路。在治疗方面,重点突出根据中医“辨证”方法,如何选择运用冠心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药。将“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讲授效果。
3 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3],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 study,CBS)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有关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从中获得完全准确的理论知识[4-5]。笔者在中医急诊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的课堂效果。笔者在讲述专病之前,先列举一到二个典型病例,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1] 彭万年.必须加强对仲景急症治疗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6):4-5.
[2] 余瀛鳌.外台秘要集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28.
[3] Newman M J.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J]. J Vet Med Educ,2005,32(1):12- 20.
[4] 谭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69-70.
[5] 邓红,罗海吉,卢晓翠.医学营养学教学中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81-883.
2011-12-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43
1672-2779(2012)-02-0063-02
(本文校对:朱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