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群岛新区滨海景观设计思考——基于舟山城市居民理想滨海景观问卷调查分析

2012-01-09陆贝旎

关键词:回答者护岸滨海

陆贝旎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日本 东京 169-8050)

一、“公众参与”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作用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对舟山的未来定位,舟山市今后面临着四大建设任务: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以及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提及“海上花园城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新加坡或者厦门这些拥有美丽滨海风光的城市。事实上,自1997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国际花园城市”的评选活动就为“花园城市”做出了几个主要的评选指标,其中一项就是“景观改善”,另一项则是“公众参与”。在这两项的实践上,舟山群岛新区的景观建设任重道远。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已先后将“居民参与”纳入包括景观建设在内的城市建设流程中;居民虽然并不一定具备景观上的专业知识,但是作为城市景观的日常使用者,其意见和建议在景观设计到建成的整个流程中得到积极的采纳,并体现于景观建设的最后成果中,从而避免“设计者一厢情愿”的情况,做到真正的以人(居民)为本。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建设仍然存在着由专家包揽景观设计的情况。由于忽略了真正的景观使用者——城市居民对景观设计可能起到的良好作用,结果即使设计者方面自我感觉良好,却终因为没有考虑居民的实际要求,导致居民不理解其“用心良苦”,即便外观美丽却因缺乏实用性遭人诟病。一个城市的景观建设,最终的目的应当是服务于其居民,其成功与否也应当取决于其居民是否能感受到视觉上的美,以及使用上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认为,建设“良好城市景观”的第一步,应该是确认城市居民心中理想的城市景观的形态,以作为实际景观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这种形态由于居民本身的非专业性必然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则需要由设计者以及实际施工单位的专业知识来弥补。居民、设计者以及施工单位相辅相成,才是营造“良好城市景观”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我们实施了本次调查。

二、群岛新区滨海景观理想值的居民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方法的适切性

掌握城市居民心目中理想的滨海景观形态,我们认为问卷调查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里恐怕会有人质疑这种老掉牙的调查方法,因为景观就好比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景观也是这样,是好是坏,各人判断基准自然是不同的,有人偏爱田园风光,自然也有人喜欢高楼林立的大都会景观。可能各人心目中理想的景观大不相同。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做出相同景观评价的场合是存在的,这一论断已经得到了科学证明。日本的城市环境以及河川景观研究者岛谷幸宏曾在《河川风景的设计》一书中指出,在景观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有两个评价基准,一是“万人共通的评价基准”,另一是“个人评价基准”;景观评价项目则可分为“基于视觉特性的评价项目”以及“基于意义的评价项目”。一般来说,基于视觉特性(例如“规则性”、“连续性”、“杂乱感”、“单调感”等)的评价的共通性较高,基于意义的评价基准(例如“当时的情绪”,“与所见特定景观的联系”等)的共通性较低。但是在意义评价基准中,也存在一些共通性较高的项目。比如“生态生息的意义(即人作为生物的生息是否安全。如果感到安全则评价高,感到危险则评价低)”、“利用的便利性”,“希少价值(即有无历史或地方个性的价值)”等。[1]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要问卷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上述基准,通过对本地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是完全有可能总结出一个大多数居民心目中理想的滨海景观形态的。而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也能发现大多数回答者对于理想滨海景观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二)问卷指标设计

考虑到“滨海景观”的范畴过于庞大,我们首先对其进行了具体化,尝试将其分解为几个部分。为此,我们根据先前对青岛市滨海风景名胜区、厦门市的环岛南路风景区和海湾公园、日本横滨市的未来港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地区进行的实地考察,并将以上各地滨海景观与舟山市定海区滨海公园的景观进行了比较。六处滨海地区,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实施了各有特色的滨海景观建设。虽然规模上必然存在差异,但从主要的景观建设的对象上来看,不外乎1.海面2.建筑3.护岸4.游步道5.防护栏6.绿化7.公园和广场这七个主要项目。

在实验性的前期调查中,我们尝试让回答者针对以上七个滨海景观的主要构成项目自由描述其理想形态。结果收效甚微。大部分回答者反应全凭想象,缺少比照的目标,回答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每一个项目下都列出了四到六张各具特色的景观照片,供回答者比较和选择。回答者首先在每一个项目下的景观照片中选出认为最理想的,然后填写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问卷设计完成后,我们在专门的问卷调查网络平台上发布,并将页面地址通过各种社交网络服务软件传播,回答者限定于舟山市的城市居民。问卷发布时间为二周。有效回答数为190。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经过统计,对问卷调查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1.海面。回答者在评价海面景观时多着眼于海水的清洁度、视野的开阔度(海面的开阔度)以及整体氛围。80%以上的回答者选择了视界中只有自然本身(海面和天空)的景观照片。有诸如造船厂、近处停留的渔船群等景观物出现的照片则选择率较低。海面作为景观物,包括与海平面相接的天空景观,其一大特点就是开阔性,以及眺望的连续不断性。可见如果有其他干扰视线的景观物出现,这种眺望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建筑。50%以上的回答者认为青岛海边的红色屋顶并且较为低矮的欧式建筑的景观照片比较接近于心中理想滨海建筑景观。在回答做出如此选择的理由时,大多数回答者非常自然地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建筑物的高度、色彩和风格形态这三大视觉要素上。在建筑物的高度上,显然较低的建筑受到较多回答者的欢迎。但有趣的是,另有近30%的回答者选择了海边现代化高楼群的照片作为心中的理想景观。可见在高度的问题上意见的统一度并没有那么高,但我们认为,相较于其他两张建筑高度不一、色彩杂乱、缺乏协调感的景观照片,回答者对低矮建筑群和高楼群的选择都体现出对滨海建筑景观有一个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要求。另外在颜色和风格的喜好上,暖色调以及以暖色调为主的欧式风格受到较多回答者欢迎。暖色系的色彩与海水和天空的冷色调相辅相成的这种效果可能是较多回答者乐于见到的。

3.护岸。在护岸这一项中,我们给出了展示护岸的四种常见形式的景观照片,包括自然石斜坡式护岸、水泥台阶式护岸、草皮缓坡护岸和水泥直墙式护岸。其中选择自然石斜坡式护岸和草皮缓坡护岸为理想景观的回答者人数不相上下,都在30%以上。在选择理由中,“亲近自然”、“亲近海洋”等出现频率较高,而最不具备与海水的接近性的水泥直墙式护岸最不受欢迎,可见亲水性是评价理想护岸景观的重要指标。水泥台阶式护岸的亲水性也比较高,但是回答者选择率却较低。与自然石斜坡护岸和草皮缓坡护岸相比,水泥的灰暗颜色和硬质感对于回答者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较高。多名回答者认为自然石的不规则形状恰恰给人以自然的感觉,而草皮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景观装置。可见水泥材质的人工感也是造成以上选择结果的一大要素。

4.游步道。我们给出的四张色彩、铺装材质各不相同的游步道景观照片中,各张照片的选择率相差并不大。将近35%的回答者选择了木制步道桥(原色)的景观照片,同时各有将近24%的回答者选择了平地木制散步道(原色)和石砖铺成的平地游步道(规律的红黄相间)。在选择理由中,“木材的原色”出现的频率最高,多名回答者认为木材的原色给人以自然的感觉,创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而同为石砖铺装的平地散步道,色彩无序,较为杂乱的景观照片选择率最低。可见,材质之外,色彩的协调性也左右着回答者的评价。

5.防护栏。对理想防护栏景观的选择非常集中。将近80%的回答者都选择了看上去比较坚固,并且设计独到(每隔一段距离就镶嵌着一个同材质同色的船舵)的木制护栏。在给出的选择理由中可见安全性是最受到重视的,同时设计是否独特也是很大的加分点。多名回答者指出,相较于给人以冰冷感觉的金属制防护栏,更喜欢木制防护栏的自然质感。

6.绿化。对于理想滨海绿化景观的选择比较分散。将近40%的回答者都认为排列整齐的,高大的椰子树比较理想。将近29%的回答者倾向于同样排列整齐且高大的其他树种,另有将近26%的回答者选择了修剪整洁的灌木。代表性较强的选择理由中除了“椰子树最有海边的感觉”之外,“整齐”一词的出现频率也较高。可见回答者对于滨海绿化植物的理想高度并没有太大要求,或高或矮,排列是否整齐才是关键。这也解释了为何四张照片中,未经修剪的杂生灌木最不受欢迎的原因。

7.公园和广场。对于理想滨海公园和广场的选择同样比较分散。六张照片中将近29%的回答者选择了伫立着一二个沙漏雕塑的空旷的海边广场,将近23%的回答者选择了绿化丰富、草坪宽敞的公园,另有将近22%的回答者选择了中间隔栽有树木的广场,最后还有将近19%的回答者选择了同样绿化丰富,并且设置了露天桌椅的公园。从以上这些景观照片中可见一大共通点,即空间上都比较宽敞,并且行人比较少,给人以安静幽雅的氛围。在选择理由中也不难看出,“宽敞”、“幽静”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另外多名回答者认为沙漏雕塑非常具有“意境”,是点睛之笔。反观选择率较低(2%和4%)的二张照片,同样是空间上给人以比较狭小的感觉并且人群拥挤,嘈杂感油然而生。

我们采用文本挖掘法,从调查对象自由填写的回答文本中抽取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短语。文本挖掘法是数据挖掘法的一种,它以文本数据为对象,将文章区分切割为单词或短句,按照其出现的频度或倾向等进行解析,抽取其中有用信息。[2]如此我们选取其中出现频度较高(10次以上)的短语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的一系列短语可视为回答者所给出的、其心目中较为理想的滨海景观所应当具备的一些特质,可归纳如表1。

表1 回答者心目中理想滨海景观的特质

三、基于调研结果的群岛新区滨海景观设计建议

(一)保持海面的开阔和清洁

调查结果显示较为理想的海面景观应当具有干净的海水、开阔的海面和较为自然的整体氛围。为保证海水的清洁度,有必要解决我市近岸海水中生活垃圾的问题。除了在清扫工作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外,更需要加大海洋环保的宣传和监察力度,提高滨海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杜绝向近海排放生活垃圾的现象。为确保开阔的海面,海面上应当尽量减少设置阻碍视线的人工物,最大程度地保持其自然的原貌。例如造船工厂的存在,不但破坏眺望的整体性,并会很大程度上令人联想到“噪音”“污染”等负面信息。又例如近岸停靠的渔船群,作为渔港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其本身也具有成为独特景观的潜质,但如果渔船停靠混乱,或有可能遮挡眺望海面的视线,就给海面景观的整体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海面景观设计阶段,建议将近岸渔船的停留位置以及船只的排列也列入考量范围。

(二)把握滨海建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不同于较少受到人工雕琢的自然海滨,建筑物这样的人工痕迹也对城市海滨景观的构成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从海洋一侧(比如在船只上)眺望陆上景观,或沿岸行走能够将海陆景观同时收于眼底的时候,建筑,尤其是建筑群的轮廓形状导致的第一印象显然是十分强烈的。[3]尽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较低矮、暖色调的欧式建筑获得评价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滨海建筑景观的建设上,还是应该考虑因地制宜,根据海岛实际情况决定建筑的外观。关键并非建筑单体的外观,而应当是建筑群整体的协调性,以及建筑本身与滨海环境的协调性。[4]单独的一幢建筑不管建设得多么漂亮,如果其高度、色彩以及风格与周围的其他建筑和环境格格不入,那么作为整体的景观来看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三)重视滨海护岸的景观功能

护岸是陆地最接近海洋的衔接点。因此,眺望海面的时候,作为陆地和海洋的物理分界线的护岸也必定会进入视界,成为海滨景观的一部分。滨海护岸的主要功能是起保护作用的。调查结果显示亲水性较高的护岸获得评价较高。但在实际的护岸景观建设上,首先应当确保护岸的安全性。在确保其“保护”机能的前提下,同时能够发挥其作为景观物的效果的护岸应该说是最为理想的。即使考虑到安全性而不得不选择了较不亲水的形态(例如墙式护岸),也可以在材质或色彩上下功夫,例如采用自然石,或在护岸面上铺草皮等,高低适度,避免挡住游客眺望海面的视线。

(四)增加滨海游步道的趣味性和亲水性

在城市海滨,步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移动手段,它既能使人尽可能靠近海边,又能最大限度地令人享受到悠然眺望风景的乐趣。建造安全且便于行走的散步道是各个城市针对营造良好海滨步行环境的首选方式。就材质而言,木材易与自然环境相融,质感温和,因此木制栈道较为理想。同时,建议灵活运用栈桥等形式,增加步行空间的趣味性和亲水性。

(五)发挥滨海防护栏的景观效果

从功能上看防护栏与护岸相同,首先应当确保其履行“防护”功能,但又不只局限于“防护”。防护栏的高度可能就决定了行人与海面的接近性,其材质、颜色和形态也可能左右着海滨景观整体氛围的形成。当然安全性与欣赏性并重的防护栏是最为理想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在防护栏材质的选择上,比起冰冷质感的金属,采用木材比较理想。在外观形态上,建议采用与海洋环境或海洋文化相关联的设计。

(六)营造滨海景观绿化带

调研结果虽然显示多数回答者对椰树这样的热带植物表示出向往,但受舟山市的气候条件所限,滨海绿化引用椰树不太可行。同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回答者认为高大的树木比较理想。考虑到滨海地区的自然条件(水湿,盐碱土地,风力大等),可选择栽植耐湿、耐盐碱、抗风性好的树种。另需考虑季节性的景观效果,把握落叶与常绿植物的比例。[5]

(七)设立良好的居民活动场所

日本著名城市滨水空间研究专家横内宪久曾在著作《海滨开发的手法》中提出城市海滨景观具有面积上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能给人以心灵上的“解放感”。在海滨建造公园、广场等景观设施能够从空间上确保这种“开放性”。此外,通过建造公园、广场这样的公共场所,一来聚集人气,同时为广大民众更直接地在空间上利用海滨地域提供便利。[6]滨海的广场和公园是供居民休闲的场所,常常也是一些大型活动的举办场地,难免比较热闹。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理想的滨海公园和广场应该具有“幽静”和“开放感”特质的,才能与海洋本身的开放感相辅相成,让人更好地享受自然。而聚集于滨海空间的人群过多,确实会对滨海本应具有的这种幽静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滨海的居民活动场所的空间设计可以分为两层,即:离海较近的小空间和距离海岸稍微有点距离的大空间。海边的较小空间(可为小公园)供人纳凉休憩,整体氛围会比较安静。而稍远的大空间(可为广场)则供举办大型活动,各项设施齐全,整体氛围可以是比较热闹,喧嚣的。另外可以适当运用雕塑,增加意境、艺术感和文化感。

滨海景观是整体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应当在视觉上体现群岛新区城市文化的特征,也要突出景观作为城市设施的实际应用性,发挥海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优势,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些开放的公共场所,突出其公益性。滨海景观终是为民所用,因此我们强调景观设计过程中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政府、专门的设计者以及实际的施工单位,其各自的角色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使得作为景观使用者的居民,作为景观设计者的设计师,作为景观建造者的施工单位三者互相理解,良好沟通,才有可能建设出理想的城市景观。作为决策者和计划者的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统合这三方力量的作用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居民参与机制,将居民参与真正地引入到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问卷调查等手法,聆听居民的心声,把握居民心目中理想的城市景观的形态。

[1]島谷幸宏.河川風景デザイン[M].东京:山海堂,1994:5-8.

[2]林田英雄,脇森浩志.テキストマイニング技術とその応用[J].UNISYS TECHNOLOGY REVIEW,2005(84):29-44.

[3]ダグラス·M·レン,横内憲久監訳.都市のウォーターフロント開発[M].东京:鹿島出版会,1986:75-76.

[4]衣兴钰,张华.滨海景观城市建筑塑造浅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45.

[5]陈斌,杨彬彬.滨海景观的植物配置[J].浙江林业,2011(12):30.

[6]横内憲久.ウォーターフロント開発の手法[M].东京:鹿島出版会,1988:44-54.

猜你喜欢

回答者护岸滨海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滨海顶层公寓
接梦话
分答与知识共享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