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与知识共享
2016-09-10焦建利
焦建利
5月15号,以促进知识共享为使命的果壳旗下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名字叫分答。分答是一个付费问答的语音回答平台。在分答的页面上这样写道:你问我答,有人偷偷听,收入平分,60秒语音问答让知识直接变现,十万知识网红等你来问。
分答一经推出,便火爆异常。有人认为这充分表明了大众对知识共享的共同渴求,也有人认为这是分答这种付费语音问答模式取得了成功,还有人对其性质和意义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分答的性质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有待观察。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分答的模式互联网特色鲜明,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分答的规则并不复杂。系统中有三种不同的角色设定,即提问者、回答者和偷听者。回答者只需要标明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专业技能,然后自行设置一个付费问答的价格,这个价格规定在人民币1元到500元之间;感兴趣的用户,也就是提问者,可以在分答中付费,用少于或等于50个汉字的文字形式,向作为回答者的行业大牛和行业专业人士提问,寻求答案;最后,回答者通过短于或等于60秒的语音,对提问者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并获得回答者自己设定标准的报酬;其他用户(分答戏称为偷听者)还可以通过支付1元人民币来 “偷听”其他人提出问题得到的答案,而这个问答每被“偷听”一次,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
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分答中的三种人。在分答中,提问者付费征答,回答者回答获利,而偷听功能的设计实在是极为美妙,这个制度的设计将提问者和回答者划归一个利益共同体。提问者提出高品质的问题,回答者做出高品质的回答,更多的人偷偷听。“偷听”模式大大刺激了提问者的积极性,受益平分的机制使得分答里面问和答变得异常活跃,甚至“偷听”的收益远远超出提问者的支出成本。
那么,对于分答中的三种人来说,他们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先说提问者。对提问者来说,提问的动机是获取知识,得到答案。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在我看来,在分答中,一个好的问题应当是:
1.问对人的问题。回答者必须在这个问题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她必须是这个领域的行家。
2.所提的问题不仅提问者自己关心,还能受到更多人关注。
3.那些回答者乐意回答的问题。
4.一次只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简洁的两三个高度关联的问题。
5.提问者要以正确的、巧妙的和恰当的方式提问,如简洁明快、直截了当的提问。所提问题是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回答者可以在一分钟之内答出大概的问题;等等。
我们再来看回答者。对回答者来说,用60秒的语音回答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并且让提问者感到满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什么样的回答才是好的回答呢?在我看来,好的回答应当是:
1.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回避问题。
2.有条理,逻辑性强。过于口语化,用到太多的口头禅和“水词”,语无伦次都不会是好的回答。
3.有些许幽默和睿智。分答中的问答是一种知识经济,提问者付费提问,回答者回答问题获取报酬。因此,如果回答者可以以睿智和幽默的方式回答提问者提出的问题,相信效果会更好。
4.有“嚼头”,耐人寻味,对他人富有启发。
5.回答的声音动听、有磁性、有表现力。对提问者来说,付费得到的是回答者的语音回答,声音是提问者和偷听者能感受到的东西,也是人际互动的唯一介质。因此,声音的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6.语音回答的长度最好在55秒到60秒之间。
最后我们再来看偷听者。偷听者为什么会偷听?我想,偷听者也许是回答者或者提问者的粉丝;或者,正好对提问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很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有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心态(用1元人民币就可以听到别人用50元才得到的答案);当然,也许还包括围观、看热闹,也没什么事,就听着玩之类的心态。
在分答中,这种付费问答和付费偷听的机制,在不少朋友看来,实在是蛮有意思的一种设计。问答的收益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者对回答者的噱头挖掘,以及回答者对自己的隐私适度暴露之间的配合演出,这样,越是那些能够引起公众“偷听”的问题,似乎越是好问题,而分答则似乎就变成了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间的合谋。
我们再来看回答者,对开通分答的回答者来说,自我介绍到底怎么写会比较好?一来,这个介绍必须要让他人知道你拥有哪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二来又能比较容易找到你。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回答者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实名,那么,他的权威性和信度如何实现?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实名的,是否会被问及更多的问题,而回答别人支付了费用的问题,会不会成为回答者生活中的一个负担?
付费问答中,回答者回答的价格如何确定,这也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对于在分答中回答问题的定价,在微信群中,我的同事们也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应该薄利多销,标价一元。这个时候,立刻有一位同事表示反对。她说,用一元去偷听别人用一元获得的答案,还不如自己直接用一元问答案,何必去偷听。而用一元去听,似乎有吃亏了的感觉!如果是用一元去听别人五十元问到的答案,似乎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在分答里面,由于设计者给予的限制是一分钟语音回答。这回答不够一分钟,显然会给提问者和偷听者一种短斤少两的感觉。在我们研究所的群里,就有一位老师让另外一位回答了他问题的老师退钱,因为那个回答问题的老师的回答只有四十几秒。
行文至此,我们再回头看分答到底是什么?是知识经济,还是粉丝打赏?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知识的有偿服务,还是粉丝和偶像之间的一种网上游戏?一分钟的语音回答,我们姑且不论其价值多寡,是否合算,单说这一分钟的语音,到底能回答清楚什么样的问题呢?而能用一分钟就说清楚的问题,真就值得付费去提问探求答案吗?
分答出现之后,有朋友在微博里开玩笑说,有了分答,从此躺着就可以把钱给挣了。而事实上,付费问答这种知识经济绝非人们调侃的那么简单。除非你是王思聪那样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否则,你要真从回答别人的问题中赚到可观数额的钱,谈何容易?
为此,就有网友评论,分答这种知识共享的商业变现模式,仅靠网红、娱乐、八卦、隐私似乎难以支撑起知识共享的未来。也有不少人在追问,分答之类的平台,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知识共享的未来?以网红为开端,这种知识分享模式究竟能火多久?不仅如此,在分答这样的知识共享经济理念中,如何保证付费问答服务的质量?如何对在分答平台中所形成的内容进行累积、沉淀、扩散和再利用?如何提高回答者、提问者、偷听者之间的信任度?如何构建一个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体验过程?……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有网友认为,分答模式固然非常有创造性,但是,这种模式真能让用户持续玩下去吗?持续关注和使用分答的用户,会发现一个现象:在经历了一段喧嚣之后,众多名人大V公知似乎已经不再活跃了。分答如何留住这些提问者、回答者和偷听者,如何维持活跃度恐怕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但是,分答对于知识共享和知识经济还是有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间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让我们共同期待和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