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联合白细胞介素2与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
2012-01-08黄盛权廖钱金王祥卫吴清剑
黄盛权,叶 刚,廖钱金,王祥卫,吴清剑
(1.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全军肾脏病中心,重庆 400037;2.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 400037)
膀胱肿瘤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尽管大部分膀胱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治疗,然而膀胱癌的高复发率经常使病人感到沮丧。其中,膀胱内灌注是当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膀胱内灌注主要药物有调节免疫药物和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单独一种药物灌注,也有多种药物联合灌注或者不同药物序贯灌注,本文主要对国内应用卡介苗(BCG)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灌注与丝裂霉素(MMC)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检索国内已发表的关于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比较性研究资料,对获得的关于终末点(复发率)为数据进行Meta分析;检索的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Google学术,检索策略:#1BCG联合IL-2,#2MMC,#3#1 and #2,检索年限为2000~2010年。并对获得的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然后根据标准从中选择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软件RevMan 4.2进行。评价指标选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研究筛选的标准:(1)国内正式刊物已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2)涉及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比较性研究,不论是否采用随机化及设盲的方法;(3)BCG联合IL-2与MMC均为术后惟一辅助治疗,未接受其他可能影响终末事件的治疗;(4)参与者为膀胱癌患者,不考虑年龄及种族差异。
2 结 果
按纳入标准对检索到的研究进行选择,得到符合要求的13个研究[1-13],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定义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均为B级,即属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化信息不全的随机对照研究。分别涉及312例行BCG联合IL-2治疗和299行MMC治疗,从以上研究中提取关于复发的数据,采用RevMan进行统计学处理,见图1。
对纳入研究的关于复发的数据进行齐性检验,P>0.05,即各研究的OR值齐性,提示研究间无异质性,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进行分析(表1)。由表1可见,其中有2个研究优势比OR的95%CI小于1(在1的左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BCG联合IL-2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在统计学上优于MMC;其余11个研究OR的95% CI跨过1(位于1的两侧),即认为BCG 与MMC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Meta分析汇总的结果提示BCG组OR=0.32,95%CI(0.2,0.5)在1的左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表示BCG组复发率是MMC的32%,即BCG组肿瘤复发风险比MMC降低67%。
图1 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Meta分析
3 发表偏倚分析
从漏斗图可以看出存在偏倚,在没有偏倚的情况下,治疗效果估计值的准确性是随着研究样本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小样本研究的效应值应散在、宽广地分布在图形底部,而大样本研究的效应值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图形中部或顶部,由于大样本研究的效应值分布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逐渐集中变窄,图形形状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对称的倒漏斗状;如果存在偏倚,比如阴性结果的研究未能发表,就会出现图形缺角,见图2。
图2 偏倚图
4 讨 论
对于膀胱癌的治疗,在外科手术后辅以灌注化疗或灌注免疫治疗已获得共识,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70%[14],而这些辅助治疗能够显著地降低肿瘤复发率。常见的术后辅助疗法包括免疫药物和化学药物膀胱内灌注,最常用的是BCG和MMC,多数研究表明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更好,但同时具有更多的不良反应[15]。BCG膀胱内灌注的抗肿瘤机制,有人认为灌注BCG可引起IL-2的改变,IL-2诱导的淋巴细胞对肿瘤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IL-2的肿瘤免疫原性尤为显著,由T淋巴细胞合成,刺激T细胞增殖转化成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抗肿瘤效应。虽BCG已被公认是膀胱肿瘤术后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之一,但仍有不理想之处,许多研究认为联合应用BCG与IL-2膀胱内灌注,可以减少BCG并发症和增强免疫治疗效果[16-17]。本文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涉及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国内13组比较研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BCG联合IL-2与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如图2所示,在总的13个研究中,有2个研究[6,9]显示BCG联合IL-2在统计学上优于MMC,其他研究[1-5,7,8,10-13]均显示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本文对收集到的上述研究进行Meta分析,通过综合多个研究的结果、增大样本量来增加结论的把握度,解决上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通过分析表明,BCG联合IL-2与MMC比较,可降低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本研究不足之处首先为纳入国内的研究,多为非随机或随机化方法不当或随机化信息不全的研究,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许多研究对随机化和分配隐藏的描述十分有限,使我们无法判断试验是否正确进行。如能获得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实验加入本研究进行Meta分析,则可提供更可靠、更为稳健的证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方勇.丝裂霉素C、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1,14(4):6-7.
[2]葛宏,葛长龙,李忠善,等.5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8,5(2):78.
[3]苟欣,肖明朝,尹志康.卡介苗和白细胞介素-2预防膀胱癌复发长期观察[J].医药导报,2002,21(9):557-558.
[4]亓建,于洪刚.BCG 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J].山东医药,2002,42(18):78-79.
[5]刘磊,曹志华,李鹏.卡介苗加白介素-2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5,25(10):10-11.
[6]毛志森,党永辉.膀胱肿瘤术后药物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2,4(21):44-45.
[7]秦自科,梅骅,戴宇平,等.BCG-CWS联合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38-39.
[8]孙文淇,杨建敏,杨立新,等.卡介苗与白介素-2联合应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观察[J].中原医学,2003,30(23):1-2.
[9]王娟.药物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5,19(1):12-13.
[10]王绪雷,郝俊文,沈弋桢,等.卡介苗联合白细胞介素-2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J].医药导报,2002,21(9):549-550.
[11]王志清.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药物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24):2200-2201.
[12]曾翔.药物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比较[J].中国健康月刊,2010,9(13):1.
[13]赵勇,康红梅,卢丽英.三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6):251-252.
[14]Böhle A,Jocham D,Bock PR.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ersus mitomycin C for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a formal meta-analysi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on recurrence and toxicity[J].J Urol,2003,169(1):90-95.
[15]Witjes JA,v d Meijden AP,Collette L,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an EORTC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comparing intravesical bacille Calmette-Guérin-RIVM and mitomycin C 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EORTC GU Group and the Dutch South East Cooperative Urological Group.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Genito-Urinary Tract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J].Urology,1998,52(3):403-410.
[16]Bunimovich-Mendrazitsky S,Claude Gluckman J,Chaskalovic J.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mbined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and interleukin (IL)-2 immunotherapy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J].J Theor Biol,2011,277(1):27-40.
[17]Huang X,Yu HS,Chen Z,et al.A novel immunotherapy for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by the immobilization of streptavidin-tagged bioactive IL-2 on the biotinylated mucosal surface of the bladder wall[J].Chin J Cancer,2010,29(6):6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