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因素分析

2012-01-03南纪稳

当代教师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校本显著性论文

南纪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因素分析

南纪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领导对校本教育科研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校本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的认识参差不一,许多教师存有错误认识或认识模糊;影响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没有时间精力、缺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资料、缺乏研究方法知识以及思想不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发表论文在性别、学历、任教学科和学校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教龄和职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与学校领导态度、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以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技能有显著性相关,而与教师对待教育科研的态度无关,我国的校本教育科研目前是一种“制度推动型校本科研”。

教师;校本科研;现状;因素分析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自从著名的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于1960年代末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rchers)和“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这两个响亮的口号之后,在今天,“教师成为研究者”和“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一再成为鼓舞教师热情参与和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宣传标语而倍加受人瞩目。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被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曾说过:“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

在我国,自2001年9月开始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科研兴校”的热潮,“校本行动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为课程改革中十分响亮的口号。随之,“校本研究”、“教师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师研究”、“校本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校本教育研究”、“校本教育科学研究”等概念和有关校本教育研究的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纷纷问世。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也非常明确地倡导“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1]

可以肯定地说,在理论层面或舆论层面以及政策导向方面,人们对“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已经达成共识,且成为课改中对教师的“新要求”。在我国已有的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校本教育科研的文献中,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校本教育科研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校本教育科研的本质与特征、校本教育科研的价值规范与方法等方面。主要是一种应然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对一线教师的参与教育科研情况的实然研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第10个年头之际,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的认识如何?态度如何?参与情况及研究成果如何?影响或妨碍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和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有显著性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进而对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校本教育科研提出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研究资料,并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样本:通过在职教育硕士向西安市中小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其中中学10所,小学10所,每所学校发放25份,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8份。问卷回收率为95.6%。被调查学校为无偏向选择,样本具有较高的随机性。由于使用SPSS处理数据,对未回答的问题以及回答方式不规范问题一律按“缺失”数据对待,所以未对问卷进行有效和无效区分。经由SPSS统计,研究样本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教师占27.7%,女性教师占72.3%;在年龄方面:30岁以下占27.6%,30-45岁占61.5%,45岁以上占10.8%;学历构成:中专及其以下占0.7%,大学专科占22.6%,大学本科占74.2%,硕士占2.6%;在职称构成方面(职称不分中学小学):高级教师占28.7%,一级教师占43.8%,二级教师占21.3%,其他占6.2%;学校类型构成方面:中学教师占49%,小学教师占51%。

研究工具:研究使用自编“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如性别、职称等;学校科研管理信息,如科研制度、科研评价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信息,如参与课题、发表论文等;影响因素信息,如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知识等。

数据处理: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题目分别进行了频数统计和描述统计分析,并对相关题目(因素)之间进行同质性的卡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方面的分析

有关学校在教师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调查结果

此外,在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态度问题上,认为重视的335(70.4%),说不清111(23.3%),不重视30(6.3%)。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到80%的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研究,建立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相对于过去领导没有教育研究意识,思想不重视,学校根本无教育科研制度,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人们对校本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后,对校本教育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在新课程实施近十年之际,还有大约20%到40%的学校,尚未建立教育科研制度,领导对教育研究不够重视。说明推动校本教育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通过校本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任重道远。

2.关于教师个人对校本教育科研的认识、态度分析

在你是否赞成让教师搞教育科研的问题上的调查结果是:赞成242人(51.1%),无所谓108人(22.8%),不赞成124(26.2%);在关于教育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问题调查中,328(69.8%)人认为科研促进了教学,109(23.2%)人表示说不清,还有33(7%)人认为教育科研妨碍了教学;在教育科研是否对教师素质有促进作用的问题上:385 (81.2%)人认为有一定帮助作用,67(14.1%)表示说不清,22(4.6%)人认为没有作用;关于你认为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是什么的问题上:认为积极的 147人(30.9%),不积极 147人 (30.9%),说不清181人(38.1%)。

在是否赞成把教育科研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上:202(42.4%)人赞成,274(57.6%)人不赞成;在是否赞成把教师发表论文和职称评定挂钩问题上:赞成 160人(34.3%),不置可否 117人(25.1%),反对190人(40.7%)。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认识。多数教师赞成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但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对让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持反对意见和无所谓态度的合计接近50%。且只有30.9%的人认为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是积极的。也就是说,在一线教师中,对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认识、意见分歧还比较大。真正自觉自愿积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仍为少数。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转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上述结果还显示,57.6%(大多数)的教师不赞成把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中。仅有34.3%的教师赞成将发表论文和评定职称挂钩。说明教师不喜欢在制度的强制下,被动地进行教育科研。

3.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技能分析

在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技能方面,本研究设计了4个题目,调查结果如下:

(1)是否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知识:学习过的 314(65.8%)人,没学习过的 163 (34.2%)人。

(2)是否接受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接受过培训的221人(46.3%),没接受过培训的256人(53.7%)。

(3)是否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很了解人24(5.1%),了解一些358人(75.4%),不了解93人(19.6%)。

(4)是否熟悉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熟悉229人(48.4%),不熟悉244人(51.6%)。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虽然有65.8%的人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知识,但真正了解教育研究的程序和熟悉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人还不足50%。教育研究方法知识技能是制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有51.6%的教师还不熟悉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多数教师缺乏教育研究的知识技能。

4.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及其成果分析

关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的调查结果如下:

是否参与过课题研究:283(59.6%)人参与过,192(40.4%)人没有参与过。

在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级别中:国家级46 (16.3%)人次,省级45(15.9%)人次,市级65 (23%)人次,校级283(44.9%)人次。

是否写过研究论文:写过研究论文的 384 (80.3%)人,没写过研究论文的94(19.7%)人。

是否发表过论文:发表过论文的217(45.6%)人,没发表过论文的259(54.4%)人。

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参与了校本教育科研,约60%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80%的教师撰写过研究论文。虽然只有45.6%的教师发表过论文,但这并不能代表教师的实际研究成果,因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和经验反思,追求的是实践效果。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每个教师都应当积极进行的。还有近20%的教师未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未撰写教育研究论文,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校本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参与校本教育科研是通过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参与校本教育科研。

5.妨碍教师从事校本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妨碍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因素,本调查设计了一个排序题。即让调查对象对妨碍(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最重要者记6,次重要者记5,余类推。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妨碍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调查表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时间精力、缺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资料、缺乏研究方法知识以及思想不重视的等级平均得分都在3分之上。这些都是制约教师从事校本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是“没有时间精力”,平均得分高大5.3。这说明,在教师看来没有没有时间精力是影响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上的标准差为1.6,明显大于其他因素的标准差,这表明教师在对这一因素的看法上分歧也较大。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排在前三位的没有时间精力、缺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资料属于客观因素,后两位的缺乏研究方法知识和思想不重视,属于主观因素。教师把不能进行教育科研更多的归因于客观因素,而较少的归因于自身的主观因素。

6.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需要提供的支持因素分析

对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需要提供的支持,是使用排序题型调查的。调查结果如表3.

调查结果表明,支持因素和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时间因素都被排在第一位。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平均得分的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除去“其他”项)的差数是2.2,而在支持因素分析中,平均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差数则是0.7。也就是说,在影响因素中,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是有明显差异的,而对于支持因素来说,各种因素几乎是同样重要的。

表3 教师教育科研需要提供的支持因素调查表

研究结果还说明,提供时间支持、研究方法支持、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支持、研究经费支持以及所教学科知识支持的平均等级都在3分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希望得到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推动校本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当全面为教师提供支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7.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及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在教师背景信息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发表论文在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学校类型以及任教学科是否有差异,利用SPSS进行同质性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同质性卡方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发表研究论文在性别、学历学校类型和任教学科等方面是同质的,无显著性差异。即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及取得的成果不受性别、学历、学校类型、任教学科的影响。

在参与课题研究方面,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的参与度有显著性差异,高级教师的参与度为0.64,一级教师的参与度0.67,二级教师的参与度为0.47。进一步推论可知,教师教龄愈长,经验愈丰富,能力愈强;另外,教师教龄愈长,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也愈多。

撰写研究论文在年龄、教龄和职称三个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撰写论文方面,青年教师的参与度是0.70,中年教师是0.85,老年教师是0.83; 10年以下教龄的参与度是0.73,10-19年教龄的0.86,20年以上的0.84;高级教师是0.85,一级教师是0.84,二级教师是0.733。教师的年龄愈大,教龄愈长,职称愈高,三者具有一致性。

发表论文方在年龄和教龄两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职称方面却无显著性差异。在论文发表方面,青年教师的参与度是0.34,中年教师是0.50,老年教师是0.38。10年以下教龄的0.35,10-19年教龄的0.53,20年以上的0.48。导致发表论文与职称无关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许多学校把评定职称与发表论文挂钩,当评上职称后教师就不会过分看重发表论文。而更看重参与研究和撰写论文的内在价值。

8.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发表论文与学校管理及教师个人因素的相关分析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发表论文,与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关系如何、与教师个人因素关系如何,通过SPSS进行品质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

表5 教师科研与学校管理和个人因素相关分析矩阵

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与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具体表现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与职称挂钩存在显著性相关;撰写论文与领导态度、管理制度、科研考评、奖金挂钩、职称挂钩均存在显著相关;发表论文只和管理制度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只要学校领导思想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校本教育科研的开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与个人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发表研究论文和是否熟悉研究方法、是否受过教育科研培训均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但和教师对待教育科研的态度却无显著性相关。这一方面说明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提供方法指导,在校本教育科研中的重要性。它也表明,目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发表论文并不是教师的自觉自愿所为,而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推动的结果。也就是说目前的校本教育科研是一种“制度推动型校本科研”,而非“信念推动型校本科研”。从事校本教育科研尚未成为教师的教育生活方式和自觉追求。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领导对校本教育科研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校本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的认识参差不一,许多教师存有错误认识或认识模糊;

(3)有超过50%的教师还不熟悉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多数教师缺乏教育研究的知识技能;

(4)有约有20%的教师未参与过校本教育科研;

(5)影响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没有时间精力、缺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资料、缺乏研究方法知识以及思想不重视;

(6)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所需求的支持因素主要是:时间支持、研究方法支持、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支持、研究经费支持以及所教学科知识支持;

(7)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发表论文在性别、学历、任教学科和学校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教龄和职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8)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与学校领导态度、学校教育科研制度以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知识技能有显著性相关,而与教师的对待教育科研的态度无关,我国的校本教育科研目前是一种“制度推动型校本科研”。

2.几点建议

为了有效、有序地推动校本教育科研,使校本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领导要首先带头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校本教育科研,建立和完善校本教育科研制度。没有校本教育科研制度的学校应当尽快建立相应的制度。已建立了校本教育科研制度的应当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校本教育科研制度应由“强制型”向“激励型”转变,弱化发表论文与职称评定挂钩,重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深化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意义的认识,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由“认可性”命题转化为“信念性”命题。大多数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持赞成态度,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却与教师的态度无显著性相关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校本教育科研在理性上是认可的,在逻辑上是接受的,但在情感、价值观上并未认同和选择,没有把“成为研究型教师”纳入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应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教师认识,转变教师的校本科研观念。教师只有把“成为研究型教师”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会自觉地投入到校本教育科研之中,把教育科研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制度推动型校本科研”过渡到“信念推动型校本科研”。

(3)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是作为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而提出来的,它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确实会遇到一定困难,需要学校和有关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把教师参与校本教育科研看做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加强教育研究资料建设,把研究经费纳入学校教育经费计划之中。影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关键因素是“时间”,教师最需要的支持因素也是时间。在问卷的开放型题目的调查中,许多教师反映,考试压力大、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重而导致教师无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教师把教学和研究分离开来,把研究看做是新加给他们的任务;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提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确实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说,应当加强考试改革,减轻考试对学生和教师的压力;我国班级过大问题也应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积极进行小班教学探索。作为学校,要为教师外出研修、科研交流和学习提供时间支持。

(4)在教师教育中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教育研究知识技能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而大多数教师缺乏教育研究的方法知识和技能,他们也需要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支持。因此,无论在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培训中,都应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有无必要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339人(72.3%),可有可无95人(20.3%),没有必要35人(7.5%)。这一结果也进一步确证了在教师教育中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必要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Z].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NAN Ji-wen

(College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1)quite a few school leaders have failed to give enough attention to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which lead to the absence of a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ystem;(2)teachers vary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so that misconceptions and ambiguity arise;(3)factors preventing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based research are:lack of time and energy,lack of research funding,lack of research data,ignorance of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indifference; (4)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research projects or writing paper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ho do not in gender,education background,specialization and types of schools they work for;(5)teachers’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research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attitude of the leadership,school education&research system as well as their research knowledge and skills.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s education research.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China’s school-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system is still“policy-driven”.

Teachers;School-based research;Status quo;Factor analysis

G451

A

1674-2087(2012)01-0079-06

2011-02-22

南纪稳,男,陕西大荔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教育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向 宁]

猜你喜欢

校本显著性论文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