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忆与胡耀邦的交往

2012-01-01程国清

湘潮 2012年2期

  我曾先后两次见到胡耀邦,恭听过他的亲切教诲,时隔40余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1963年夏,我随湘潭地委工作组在浏阳城郊筱水大队办点。一天清早,忽然接到浏阳县委办通知,要我马上赶到大礼堂听胡耀邦的报告。胡耀邦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受党中央委派来湖南兼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和湘潭地委第一书记。
  我急匆匆赶到大礼堂,已是座无虚席,走道上还站了不少人。主席台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浏阳县委书记石维刚,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精神却显得非常饱满,我估摸这位应该就是胡耀邦。不一会,石维刚宣布开会,他说:“今天的大会,主要是请耀邦同志作报告。”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胡耀邦站起身来向大家频频招手,笑着说:“掌就别鼓了,家乡人嘛,用不着客气啰!”两句开场白,引起了满堂笑声。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在农村开展‘四清’的问题。”他说:“前几年,由于我们的工作犯了错误,国民经济出现了暂时困难,大家过了苦日子,很对不起。中央作了自我批评并下决心纠正错误以后,形势已经好转……
  粮食产自农村,要把粮食搞上去,就必须把农村工作做好,要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干部,在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全国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千多万,总体上是好的,但近两年来出现了新问题,最突出的是有些人手不干净(笑声),存在钱、粮、工、物‘四不清’,群众很不满意,因此我们要来一个运动,帮助这些干部由‘四不清’变成‘四清’。”他接着又说:“毛主席讲,房子积了灰尘,你不打扫,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你手不干净,不洗就干净不了,洗了不就干净了嘛!因此搞‘四清’就是要帮他们认识危害,主动洗手,主动下台阶。”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会后,全县各区、社区先后召开了会议,落实胡耀邦的讲话精神。县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四清”的开展,从各工作组中抽调一批有农村工作经验并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同志当报告员,巡回到各大队作“四清”辅导报告,我是其中的一个,住在县委招待所。胡耀邦也住在那里。招待所后面是风景秀美的浏阳河,河岸边的空坪隙地种满了蔬菜,草地里还栽有稀疏的果树。第二天清早,我穿过菜地,来到河边散步,侧身向浏阳河大桥望去,在相隔20余米远的一棵树下,有个人在那里踱步,像在思考什么问题。我认真一看,原来是胡耀邦,我高兴地走过去,喊了声“胡书记”。他回过身来,面带微笑地和我握手:“哦!你也在招待所住吧!”“是的。”我回答说。他打量了我一下,说:“你是作报告回来的吧,情况怎么样?”我把情况向他如实作了汇报,他听了频频点头,接着又问我:“你在哪个部门工作?”“专署粮食局。”“哦!是管吃饭的!”他哈哈一笑。这一笑,使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就轻松了,距离更拉近了。
  胡耀邦很重视粮食问题,对粮食部门的工作非常关心,情况也很了解,他说:“湘潭地区是全省的主要产粮区,做好粮食工作很重要……收购要贯彻政策,要适度,不要购过头粮,你过头了,群众吃不饱,反过来又会问你要,这不就麻烦了,被动了。这点你们千万要注意。”他的这番话,很符合粮良工作的实际,使我深受教育。
  
  (程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