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新居民”促和谐

2012-01-01

湘潮 2012年2期

  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街道地处长沙火车站繁华地带,是规划建设中的长沙CBD前沿阵地。这里聚有长沙数量最多、成分最复杂的流动人口。自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街道创建”活动以来,五里牌街道办事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充分挖掘辖区内优质资源,搭建各种平台,提出突出“大人口”理念、建立“大联动”的模式、推进“大服务”格局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统筹管理、综合决策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新居民”均等化服务“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提供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各类优质服务,让流动人口享受和常住人口同等的各类待遇,使五里牌街道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中国人口报》头版对此予以了报道。
  
  重基层顺民意 共建共享全能舞台
  
  为居民群众(含流动人口)搭建好全能舞台一直是五里牌街道不懈的追求。为实现“知民之所愿,急民之所需”,五里牌街道开展了一系列民情民意大走访工作。一是坚持走出去。街道、社区干部职工组成37个走访小组,分别联点3个社区。二是请进来,召开民情座谈会。各社区立足社情召开民情座谈会,邀请“新居民”群众代表参加座谈,畅所欲言。三是积极利用新媒体,建立网上直通车。开通直通车QQ群,以便与居民、驻区单位取得更多更广的联系和沟通。四是政协、人大联手架起“民意桥”。辖区内每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结对联系10户以上群众,定期深入新居民群众家庭宣讲政策、交流感情,真正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成亲人。
  
  讲时效究职责 建立健全常态机制
  
  一是建立资源共享的管理信息网络。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一站式统一的办公服务窗口,实行“多项合一”的信息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职责分明的部门协作机制。街道成立了由书记、主任挂帅,相关部门、社区负责人组成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是建立功能齐全的指导服务阵地。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充分利用窗口地区的特殊优势,将长沙火车站及车站北路部分门店作为“温馨服务示范店”,实现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参与、同管理、同享受”的市民化待遇。
  四是建立人性高效的自我管理组织。以楼栋为单位,挑选出责任心强、遵章守纪的流动人口住户作为中心户,当好政策规定的“宣传员”、“指导员”、“投递员”、“信息员”;推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明白卡”工作制度。通过实施一系列服务性管理,五里牌街道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收创意集创新 特色特效八面“威”风
  
  一是基教平台——和畅惠风。“新政通达人心畅,惠风施泽百姓和。”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幼儿园、小学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工作。
  二是精神娱乐——明月清风。“独在异乡非异客,清风明月一家亲。”2011年初,街道在各社区成立了“新居民俱乐部”,该俱乐部含有温馨书屋、电子阅览室、游艺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设施,不仅给流动人口送去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对于生活困难的外来工家庭,俱乐部还组织义工以“一帮一”结对形式开展救助。
  三是技能培训——浩浩儒风。“浩浩乾坤新尖兵,脱胎换骨显儒风。”五里牌街道流动人口技能培训基地自设立以来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务工介绍、法律维权、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
  四是就业指导——时雨东风。“时雨晓情滋地利,万事备矣施东风。”利用芙蓉区劳动力市场在五里牌的优势,设立五里牌街道流动人口再就业指导基地,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与劳动部门协调,及时向流动人口提供劳务信息。
  五是爱心基金——温暖春风。“春风化雨释寒意,温暖源泉集四方。”利用五里牌街道商会的优势,成立流动人口爱心基金会,为困难流动人口家庭提供援助。
  六是医疗生殖——细雨和风。“细雨无声润万物,和风爱抚半边天。”利用辖区楚雅医院的优势,设立五里牌街道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基地,让“新居民”知晓均等化服务内容并为他们就近提供各类服务。
  七是青少健康——光明纯风。“无微不至阳光代,良苦千方保纯风。”根据辖区流动人口儿童多的现状,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站”,免费为对象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指导。
  八是流动党员——艳阳红风。“信仰追求艳阳业,激情燃烧继红风。”以非公有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建设。采取“四帮扶”的方法,即街道工委主要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党支部,非公企业党员干部帮扶企业党员,企业党员、流动党员干部帮扶职工群众流动人口家庭,引导企业流动党员树立正确的技业观,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 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街道办事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