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良师益友和心中“恋人”

2012-01-01凌辉

湘潮 2012年2期

  从1982年我调到平江县委党史办工作以来,就与《湘潮》的前身《湖南党史通讯》、《湖南党史》结下了不解之缘。近30年来《湘潮》所刊出的372期,我是每期必读。退休后有段时间我离开平江住到岳阳等地,便自费订阅了《湘潮》。除坚持阅读外,还一直为《湘潮》写稿。30年间,累计写稿560多篇,其中被《湘潮》采用的近100篇。
  《湘潮》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心中的“恋人”。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刚调入党史办之初,我心猿意马,认为党史部门是个“清水衙门”,党史工作是过去式,枯燥无味。后来读了《湖南党史通讯》、《湖南党史》上介绍夏明翰烈士和雷锋事迹的文章后,对我触动很大。“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从刊物上介绍的许多先烈和革命家身上,我逐步克服了“心猿意马”、“挑肥拣瘦”追求个人名利的思想,一心扑在党史征集研究上,爬山越岭,深入到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苏区工作人员之中,并采访了50多位平江籍老将军、老干部,征集了几百万字的一手资料,还学着给《湘潮》写稿。经过不懈的努力,看到自己稚嫩的文字在《湘潮》上变成铅字,这激发了我对征集研究党史的兴趣,增强了长期从事党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我与《湘潮》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不少文章在编辑部的细心审阅和精心指导下,订正了不少史实,纠正了不少谬误。例如,在我写的介绍出版家钟叔河的稿件中,经过编辑同志一丝不苟的修改、润色、校正,不但消灭了差错,而且从立意、结构到整体文字都比原稿精炼多了。多年来,是《湘潮》引领我先后在省市以上报刊、出版社发表党史作品和专著达500余万字,帮我圆了文史作家之梦。同时在《湘潮》的扶助和推介下,我得以两次被评为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荣幸地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
  《湘潮》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张震、方强、刘志坚等平江籍老将军阅读《湘潮》后,曾对我说:“湖南这本杂志办得好”,“史料翔实准确,语言简朴,可读性强”。
  从《湘潮》诞生直至今天,我一直视她为良师益友和心中“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由一个青壮年变成了白发老翁,但我对她的痴情是愈老弥坚。我将继续捧读她,为她写稿,为她梳妆,直至停止呼吸。祝她永远年轻,屹立在中国党史百花园之巅!
  
  (作者系平江县委党史办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