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在人

2012-01-01陈克鑫

湘潮 2012年2期

  编者按:以人为本,以室为家,以苦为荣。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克鑫自2006年来,恪尽职守,团结务实,使全省党史系统出现了开拓进取、风清气正的新局面。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国曾肯定他 “把我省的党史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此文为陈克鑫在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2011年度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摘要。
  
  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转眼已经5年半。总的感觉是,这几年虽然比较忙碌但比较充实,还是有所为、有所获、有所感。最集中的一条感受是: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当好“主事人”
  
  俗话说,人上一百,主事一人。怎样做一个称职的“主事人”?我觉得有这么几点:一是强化责任。省委派我到党史研究室来工作,我深知这是组织的信任,深感自己的担子不轻、责任很重。要想把这台戏唱好,我应该发挥主角作用。我基本的想法是:以人为本(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以人为镜)、以室为家(实干兴家、忠厚传家、和善齐家、勤俭持家、管理固家、众人护家)、以苦为荣。我不是来当“家长”的,而是来做“长子”的。我必须有长子的姿态、长子的胸怀、长子的奉献。因为在职的同志在盯着我,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看着我,左邻右舍的兄弟在望着我,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把工作做好。二是注重实干。我不是来做“官”的,而是来做事的。办一件实事,比讲一打纲领还管用。干部职工不是看你侃得怎样,而是看你干得如何。因此,在2007年初的总结表彰会上,我就提出要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团结之风”。怎么干?领导艺术有个“二八律”,即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集中80%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关系战略、全局、长远的大事,用20%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日常事务。就是说,实干不等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突出重点办实事、狠抓关键解难事。三是恪守“三公”。即公道正派、公平合理、公开操作。“吏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就是要出以公心、讲点良心、去掉私心;就是要一碗水端平,手背手掌都是肉,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或厚此薄彼;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大致公平。四是坚持开放。邓小平曾说,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党史研究室要搞活,必须走开放兴室、开放兴史的路子。这几年,我尤其注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广泛争取各有关部门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五是为人忠厚。对上要忠诚,贯彻落实省委的指示要坚决,不能打折扣,请示汇报要讲真话;落实中央党史研究室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及时,不能讲价钱。对下要守信、要厚道,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智商不高要有智识,情商不高要有情感,学历不高要有学问,能力不大要有能量。虽然无权无势,绝对有情有义。
  
  激活“一班人”
  
  过去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看的党支部。我们是党委的工作机构,室务会是单位的领导核心。要做好党史工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发挥室务会一班人的作用。我注意做到三条:一是坚持层次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放手,凡是属于室务会成员分管的工作,让他们自主去干,我决不插手、包办;放权,在明确分工、确定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实行责、权、利三统一,使他们感到有职有权,我决不揽权;放心,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分管领导,坚持谁主管、谁作主,谁签字、谁负责,尽量减少审批层次和环节。如果权力都抓在一个人手里,矛盾也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又何苦?一般性的工作,我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室里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问题,都拿到室务会集体研究,不搞个人说了算。三是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好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在广泛听取处室意见的基础上,自觉找差距、析原因、明方向、搞整改。平时发现了不足或问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通过谈话谈心,及时纠正或解决。室务会的同志把在一起共事看成是一种缘分,讲党性,顾大局,守规矩,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补台,看重事业的发展、集体的荣誉,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真正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手牵手、心连心,树立了和谐、团结、务实、能干的整体形象。
  
  关注多数人
  
  我坚信,你把干部职工当亲人,干部职工就把你当亲人。干部职工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干部职工心中就有多重。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大多数人的信任、评价、利益和关切放在第一位,把大多数人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第一依据。在干部的提拔使用和评先评优上,我们坚持一以贯之的民主推荐、民主评选制度,把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尽可能多搞一些人人参与、大家开心的集体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放松身心,有益健康,对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坚持定期听取各支部的意见,不断改进室务会的工作。虽然有的问题还解决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离退休老同志越来越多,相对说也是室里的一大弱势群体。我们秉持“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历史,关爱老同志就是关爱自己”的原则,宁肯在职的同志勒紧裤带、省吃俭用,也要保证老同志的活动经费逐年有所增加,尽可能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健、老有所为。我同样很感谢室里的全体同志,当我们的工作取得一点成绩时,总是给予热情地鼓励;当室务会特别是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或差距时,总是最大限度地容忍。我室能有今天这个心齐气顺、和衷共济的局面,与大家对室务会特别是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与同志们对“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是分不开的,与同志们人人发奋、个个努力,齐心协力“多做加法、不做减法”是分不开的。
  
  善待年轻人
  
  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对年轻同志,我们向来是高看一等、厚爱一寸。注意把握三条:一是眼界、胸怀要开阔。只有胸怀宽阔,才能容得下人,留得住人,聚得拢人。对年轻同志要满腔热忱,多一点关心和帮助,少一点指责和批评。多看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少挑他们的稚嫩和不足。既容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二是给他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舞台。“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特别是有意识地交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给年轻人,让他们在实践摔打中学知识、强本领。对比较年轻优秀的干部,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实行破格提拔。三是立足于自己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拔尖人才。我曾说,现在不缺人手,但缺“高手”。高手从那里来?寄希望于公开招聘、外地引进,似乎都不太现实。比较稳妥可靠的办法,就是依托现有基础,两眼向下,自己培养。资格老一点、本事大一点的同志,要满腔热忱地搞好“传、帮、带”,少摆一点“谱”,多传一点“经”。提倡“一对一”地帮,手把手地教。我们不仅创造条件举办了全省党史干部业务培训班,而且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和延安、井冈山等干部学院及省委党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针对年轻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状况,室务会下决心特别是分管领导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这几年先后派了两名处长、两名科级干部到县乡挂职锻炼,提高了他们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鼓励在职干部继续学习、“攻硕读博”,调动了年轻同志自学成才、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对爱岗敬业,在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的,该评功的评功,该奖励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