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允文:名播京华的湘西书法名家
2012-01-01梁厚能
湘潮 2012年2期
2005年11月,由艺术大师黄永玉题写书名,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作序的《欧阳允文书法作品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在京城书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中国书法》、《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同时,书法评论家李中原教授对欧阳允文书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表了《生命之流——书法家欧阳允文先生研究》长篇评论文章。
一个已离世多年的书法家,还有如此礼遇,可见其书法造诣非同凡响。
不凡的生平
知道欧阳允文这个名字,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一名在山城念书的学生。当时书法热刚刚兴起,我与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一样,加入到书法爱好者的行列之中,不久便知道了在湘西有位擅长写小楷的书法家,名叫欧阳允文。多少次都有拜师求艺的念头,但由于年轻时的胆怯一直没敢登门造访。10多年后再回到山城时,他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只能留下永远的遗憾。
为了了解欧阳允文的生平事迹,我走访了他生前的书法同道、亲朋好友,并查阅了有关资料。
欧阳允文的故乡,是湖南省湘乡县(1951年划出新建双峰县)青树坪镇。湘乡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自古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就出生在这里,这也是蔡和森、蔡畅、黄公略、陈赓、谭政、萧三、张天翼等名人的故里。
1927年农历五月初六,欧阳允文出生在镇上一个殷实的家庭。在重学风气的影响下,6岁那年,他就入村里的私塾读书,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私塾还开有习字课,老师从扶手润字开始,再教学生描红,写映本,进而临帖。在私塾的4年,欧阳允文受到了良好的书法启蒙教育。10岁开始入大同小学读书,后又考入湘乡二中初中部。解放前夕,欧阳允文先后在镇上绸布店当过学徒和乡村语文教师。1951年,已在家乡结婚生子的他考入湖南省银行学校,一年后毕业分配至湘西龙山县人民银行工作,那年他刚好25岁。从此,他开始扎根偏远的湘西山区,直到1991年7月去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近40个春秋。
在龙山县人民银行工作期间,欧阳允文担任文书工作,经常撰写材料和缮写公文,因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而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尊重。其时,龙山的百年匪患刚刚肃清,基层政权刚刚建立,人才相当缺乏,他们这些外地来的知识分子成了县里的宝贝,经常被抽去从事中心工作,如搞运动时抽去写宣传标语,开大会时抽去写会标等。在这里,他遇上了小他7岁的书法知音林时九。林时九出生于宁乡县一个书香门弟,自幼习书,后来专攻甲骨文书法,成为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宁乡归属长沙市管辖,而湘乡在解放前也曾归属长沙府,这样说来,两人还是半个老乡。林时九比欧阳允文小,但他从湖南革命大学毕业后先一年来到龙山县人民银行从事人事工作。同事同乡,加之又有共同的爱好,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经常一起切磋书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近40年的友谊。相互的切磋学习,使他们的书艺提高很快。当时的龙山干部群众都知道:银行有两个小伙子字写得好!由于有扎实的书法功底,欧阳允文经常被省州点名筹办一些重大展览。如1965年湖南省委举办全省学习毛主席著作成就展览,他被抽调参与筹办工作,负责湘西自治州馆的文字书写;1966年国家民委在北京举办全国民族工作展览,他又被抽出专门负责湖南馆的全部书写工作。
后来林时九调出了银行,欧阳允文也因书法特长,于1972年调入龙山县文化馆,主要负责展览工作。这期间,他于1977年、1979年分别参与筹办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20周年成就展和湘鄂川黔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展览,负责展览文字的书写和部分设计工作。1979年,国家民委在北京再次举办全国民族工作展览,他参与了总体设计和湖南馆的全部书写工作。展出期间,受到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由于欧阳允文的名气越来越大,县城一些书法爱好者开始登门向他求教书法。有个叫陈其元的青年,十分喜爱他的书法,用功较勤,在他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平时,陈其元时时留意、揣摩老师欧阳允文的字幅、标语等。那时各种运动不断,欧阳允文经常奉命书写一些标语粘贴在大街上。到了晚上,陈其元便带着老婆和儿子,趁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之时,儿子在上街把风,妻子在下街望风,迅速揭下墙上欧阳允文所写的标语,一个晚上便把整条街的标语揭光。在那个年代揭政治标语,如果被人发现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对这些冒着巨大风险揭回来的标语,陈其元如获至宝,每日悄悄拿出来欣赏和临摹。后来,陈其元在书法上小有成就,在楷隶草行篆上都有一定造诣,成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特别是在因伤致残的情况下,历时11年,坚持用毛笔抄写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980年,湘西自治州博物馆因经常举办展览,急需书法方面的人才,这样欧阳允文便从龙山县文化馆调入州博物馆。此时的馆长不是别人,正是林时九。时隔20多年,两位老友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此后,在欧阳允文人生的最后11年里,他一直在博物馆工作。博物馆的工作比较单调,每天几乎都是“搞展览——练字——读书”三部曲。枯燥的工作,他却干得有滋有味。在这里他先后参与筹办了湘西民俗展览、红军长征在湖南图片实物展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成就展、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展览、湘西风情展等十余次重要展览。这些展览分别在长沙、北京、香港等地举行,引起不小的轰动,为宣传推介湘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作中,欧阳允文对字体的美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82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字体美化与应用》专著,因供不应求,3年后又再版重印,总印数达22.5万册。1988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著《六体常用美术字字典》。同时,他还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出版了《图书宣传实用美术》 一书。
因文博方面的突出贡献,欧阳允文被评为湖南省文博先进工作者,当选为湘西自治州政协第四至六届委员。1985年,他因为书法方面的突出成绩,成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1987年,他又积极协助林时九等人成立湘西自治州书法家协会,并当选为副主席,为团结湘西广大书法家,促进湘西书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俗的个性
外表羸弱的欧阳允文,给人的印象是胆子小,沉默寡言,远离尘嚣,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热情、善良、质朴、睿智,有时还不乏诙谐和幽默,骨子里蕴含着一团火。
欧阳允文当年工作的龙山县文化馆虽是个小单位,但却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搞文学的、书法的、摄影的、画画的、跳舞的、唱歌的、拉二胡的等等,可以说全县文艺界的精英大多集中在这里。欧阳允文为人平和,处世低调,学识渊博,工作认真,因此大伙都亲切地叫他“欧师傅”。文化人在一起,气氛比较活跃,大家爱讲讲段子,开开玩笑。他给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在别人扯谈的时候,他就埋头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记一些诗词和笑话,乘机练一练书法。
有一年冬天,文化馆全体人员在离县城两公里外的县委党校集中学习。一日,“欧师傅”、周学开等人正在二楼围着火炉烤火,舞蹈专干易方文故意开画家周学开的玩笑,就在下面喊:“老周,老周,快下来,你儿在门口找你有事。”周学开听后感到很纳闷,忙问:“他来这么远找我有什么事?”已看出易方文用意的“欧师傅”连忙大声说:“你儿找你开玩笑!”此话一出,大伙笑痛了肚皮。
欧阳允文为人谦逊、善良、正直。1987年,湘西自治州文化局给博物馆分配了两个高级职称名额。在当时,无论看资历、业务能力,还是看个人贡献、群众基础,欧阳允文都受之无愧。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在摸底表上只填了个中级职称,还认认真真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就让给年轻一点的同志吧。”在第二年,上级又分来了名额,他才申报了高级职称。
20世纪80年代初,博物馆有一个从外地引进的中年画家,其人是“文革”前毕业的美术学院大学生,专业功底十分扎实,但是由于受“文革”动乱的影响,其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开始潜心投入创作。一次,他与花垣县文化馆一位美术专干到茶峒写生,找了当地一位十八九岁的女青年作裸体模特。作为一名从专业院校毕业的画家,这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了,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这却是大逆不道。此事迅即在社会上传开,女青年无脸见人,家长将两画家告到公安局。公安局以流氓罪将两画家逮捕。那时正处于“严打”时期,大家都不敢做声,怕讲错话。但欧阳允文仅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却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他不顾好心人劝阻,对办案人员说,画家画人体是艺术的需要,不是什么流氓行为,是被冤枉了。然后他又炒了一大碗腊肉,与老伴到拘留所探望,鼓励画家不要气馁,相信会得到公正处理的。后来,公安部门经过调查认定,除了正常的绘画之外,没有其他流氓行为,3个月后画家被无罪释放。
欧阳允文古道热肠,很照顾晚辈。他在龙山县文化馆的同事——文学专干张心平,当年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虽然年龄相差近30岁,但他们成了忘年交。欧阳允文不仅在工作、生活上关心张心平,还经常给他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张心平也常将自己的烦心事告诉他,请他排忧解难。欧阳允文调入吉首后,每当知道张心平到吉首出差,他不管多忙都要请到家中去吃饭。欧阳允文的爱人陈翅苏,有一手好厨艺,做的饭菜特别可口,炖腊羊肉、炒鸡丁更是一绝。现在已是州文联副主席、州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的张心平,每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心里总感觉十分温暖。张心平不无伤感地说:只可惜,两位老人都相继去世了,这种口福也只有在回忆中去享受了。
于工作,欧阳允文更是几乎达到了忘我境界。1986年底,为筹办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30周年展览,年近花甲的他,夜以继日,累垮了身体,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此后睡眠一直不好,有时通夜不能合眼,但他从未影响工作,并筹划了几次重要展览。1991年7月10日,也就是临终前两天,当时欧阳允文已处于弥留之际,州博物馆和州书协的领导、同事去医院看望他,临别时,他还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他们说:“上次展览用的两块版面不太理想,等出院后,我想重新写一次。”此情此境,使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不朽的作品
对欧阳允文的书法,林时九、黄叶等湘西书法界权威褒奖有加,均称其书法五体皆工,小楷最佳。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教授对欧阳允文书法也大加推崇,评价道:“允文先生勤勤恳恳,笔耕无间,中石惟以前贤是尊,无论字体、书体,广涉不遗,可谓博大精深。中石唯恐不胜,不敢仰望。”
深圳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李中原教授,对欧阳允文书法经过系统研究后,得出格调高古、简净超逸、意境幽远、富于深意的评价。
李中原研究发现,欧阳允文书写文词内容,主要有四类:一是古人名言警句及诗词,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待明年花更好,当惜今朝春尚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这类关乎勤学、惜阴、坚韧、勇毅的词句,其实是他终身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子女和学生常用的训言。二是倡导良好操行的文词,如“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白璧无瑕称至宝,青莲不染发奇香”、“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此类是欧阳允文正直善良、秉公无私的人格特征凭借书法艺术的真实再现。三是有关胸怀天下、淡泊名利、扶掖新人的内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拯兆民于水火,建华夏伟乐园”。四是“老当益壮”,发挥余热的文词,诸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创作这些作品,并不是偶然、随意的,而是他奉献社会、热爱生活赤诚之心的自然流露。
李中原将欧阳允文的艺术思想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法古创新、碑帖兼融的学术观。他认为,欧阳允文勇于挑战传统,于《毛公鼎》、《史晨》、《尹宙》、《崔敬邕》、《张黑女》、《道因法师》、《书谱》、《标准草书》等优秀碑帖心摹手追,打下深厚传统功底。然而他师古而不泥古,力主通化创新。欧阳允文以睿智的学术眼光,力主弃碑帖两者之短,兼两者之长,为我所用,既得帖之挥洒,又得碑之深刻,既峭劲,又圆活,风流自得。二是清和古雅、简净超悟的审美观。他认为,欧阳允文从艺数十载,勤勉、笃实,长于思辩,逐渐形成了以“清和隽永、闲适古雅、简净超悟”为表现意向的审美观。打开他的作品,感受至为深刻的就是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清和之气,令人神明意爽。闲适、古雅,是欧阳允文字格的又一魅力所在。欧阳允文用笔讲究,精到干练,线形细健。在他的作品里,绝无粗头乱服,故作沉苍的线质。欧阳允文结字,严谨端凝而不拘陈规,活脱率意而不失风采。而于章法则尤费思量,善用布白深化作品意境。欧阳允文作品意境超逸、淡远,除了清健的笔意,静和的字态之外,体现在章法上则表现为疏淡的空间布置。三是不拘一格、巧思善变的创作观。基于求变的艺术创作理念,欧阳允文作了诸多有益探索。就书体而言,篆、隶、草、行、楷五体皆工。而于每体之中,又擅多种书体。就楷书而言,有小楷、魏碑、唐楷几种体式。因此,拜观欧阳允文的作品,并无审美困倦,而具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此是书体之变,也是欧阳允文最为难得和最值得骄傲之处。再看风格上的变化,或雄健挺拔,或清健和平,或天真潇洒,或脂润丰腴,或秀逸淡远,艺术语言丰富,避免了审美疲劳。
欧阳允文书法卓越,可惜其真迹我未曾一见,此为憾事。此前在吉首花果山见欧阳允文1987年书《兴建一心阁记》小楷书法刻石,时间虽不太久远,但因日晒雨淋,碑面斑驳,字迹辨读困难。近日黄叶割爱赠欧阳允文精装作品集一部,有幸能观其全貌。作品集共收录先生77件书法精品,篆隶草行楷五体皆备,条幅、扇面、对联、横批、斗方、册页、中堂、条屏,一应俱全,细细欣赏,可谓如啖甘饴,美不胜收。
根据作品集收录作品多少排列,依次为草书31幅、隶书30幅、楷书13幅、行书2幅、篆书1幅,其中隶书最能体现欧阳允文书法水准。其隶书不知曾师从何家,但从作品风格来看,受《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礼器碑》等汉隶影响较深,又时有今人王遐举的影子。纵观其隶书作品,在用笔上,劲健老辣,姿态优美;在结构上,雄阔严整,舒展灵动;在风格上,高古朴茂,静穆典雅;在款式上,因字利形,幅式多变。相对来说,其小楷工稳精到、清丽雅致,草书技法娴熟、挥洒自如,实属难得。但若用挑剔的眼光视之,觉其小楷笔画太过瘦细,略显拘谨,几近美术体,可能这与欧阳允文长期写展板有关;而草书娴熟有余,个性不足。
行书在作品集中有一幅横批、一幅中堂,虽只见区区两幅,但却使我眼睛为之一亮。书写内容为“小品集邮”的横批,榜书,信笔挥洒,雍容大度,尽显大家之气,就单幅作品来说,其艺术价值在所有作品之上。起首“小”字的竖钩虽短小却如钢筋铁骨,收笔的游丝牵连,增强了字的动感。两点左顾右盼,情趣顿生。“品”字用涨墨,笔画粗厚浸润,与前后形成强烈反差。“集”字上部“隹”的竖笔与下部“木”的竖笔用一笔写就,上下贯通,配之以长横,使整个字紧凑与舒展并存。“邮”字左右两部若即若离,枯笔若隐若现,最后一长竖如南天一柱,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气象。篆书中堂“东风道路长”,用笔简练,结字高古,颇具金石之气。可惜仅见此一幅。
欧阳允文先生仙逝近20年,笔者作为后学写此拙文,以表对一个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崇敬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