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治疗
2012-01-01祝会斌方汉林
祝会斌, 方汉林, 夏 俊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并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比例为30%~64%[1]。如何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围术期处理,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MG危象的发生并对其正确处理,一直是胸外科医师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并发MG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对我院胸外科2001年10月—2010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2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1~77岁,以中年男性多见(表1)。42例患者均经新斯的明试验、疲劳试验及乙酰胆碱(ACh)受体抗体测定明确诊断。
表1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在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情况
1.2 方法 手术路径:经胸骨正中劈开切口24例,前胸切口13例,后外侧切口5例。胸腺组织采用10%甲醛固定或快速冰冻切片,常规HE染色。
1.3 病理分型和分期 MG分型标准按改良Osseman分型法[2]:Ⅰ型(眼肌型)18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10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7例,Ⅲ型(重度激进型)5例,Ⅳ型(迟发重症型)2例。本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期采用Masaoka分期法[3],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14例,Ⅳ期3例。胸腺瘤临床病理分型:传统方法是按照细胞的主要类型分为淋巴细胞型(17例),上皮细胞型(11例),混合细胞型(12例),梭形细胞型(12例)。WHO分型法则分为A、AB、B1~B3及C型,分型标准:(1)上皮状瘤细胞具有梭型或椭圆型形状为A型;(2)上皮状瘤细胞具有树突状或者皮质样表现为B型,根据上皮状淋巴细胞的比率以及上皮状瘤细胞的异型性进一步分为B1、B2及B3型;(3)肿瘤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特点时定为AB型 ;(4)非器官样恶性胸腺瘤细胞异型性更显著,但已非胸腺所特有,而是来源于胸腺外组织,定为C型。按照上述法则,本组A型+AB型18例,B型21例,C型3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软件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完整切除胸腺瘤、全胸腺和周围脂肪组织29例;肿瘤大部分切除,并部分心包、纵隔胸膜或肺组织部分切除10例;因肿瘤广泛浸润,并与大血管如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及无名静脉等呈“冰冻”状态,仅作开胸探查活检3例。42例患者中,术后死亡7例,其中Ⅰ型3例、Ⅲ型2例,均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Ⅳ型2例,因呼吸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死亡。详见表2。
表2 胸腺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的关系
2.2 胸腺瘤病理分型与病理分期及MG临床分型的关系 表3显示,胸腺瘤合并MG者以淋巴细胞型发生率最高,占40.5% (17/42),MG危象发生率占11.8%(2/17);其次为混合细胞型,占28.6%(12/42),发生肌无力危象3例,占25.0%(3/12);上皮细胞型MG发生率低于混合细胞型,占26.2% (11/42),但MG危象的发生率最高,占45.5%(5/11);梭形细胞型MG发生率最低(2/42,4.8%),且无肌无力危象发生。MG临床分型与胸腺瘤病理类型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胸腺瘤病理分型与病理分期及MG临床分型的关系
2.3 WHO病理分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的关系 A型+AB型患者Ⅰ期8例、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1例,手术后1年内好转率为77.8%(14/18)。B型中Ⅰ期7例、Ⅱ期4例、Ⅲ期9例、Ⅳ 期1例,手术后1年内好转率为76.2%(16/21)。A型+AB型组良性例数较多,B型组恶性例数较多,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腺瘤合并MG是一种复杂的疾病,WHO通过Müller-Hermelink HK等[4]提出的胸腺上皮肿瘤的最新分类标准,认为A型和AB型为良性肿瘤,无复发危险[5],即使有包膜浸润,也比其他类型预后好。B1型、B2型经常合并MG,表现为中度浸润和显著的MG晚期复发。B3型通常为浸润性,属于I型恶性胸腺瘤,恶性度较高,易复发且病死率高。C型属于Ⅱ型恶性胸腺瘤,恶性度更高。本组通过分别比较A型与B型,AB型和B型之间病理分期的例数,发现A型,AB型良性病例多,而B型恶性病例多,按照WHO标准可见良性还是恶性取决于病理类型,而非浸润程度决定。根据不同Masaoka病理分期手术后MG危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Masaoka分期的良、恶性程度(Ⅰ期为良性,Ⅱ、Ⅲ 、Ⅳ期为恶性)在手术后MG危象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的恶性度越高手术后MG危象的发生率越高。Masaoka分期既有益于手术指征的选择,又可判断其术后疗效。本组资料提示,Ⅰ、Ⅱ期胸腺瘤是手术的绝对指征;Ⅲ、Ⅳ期患者以及复发的单个或多个胸腺种植的肿瘤为相对指征,术后宜综合治疗。
本组资料还显示,胸腺瘤合并MG发生率以淋巴细胞型为高,占40.5% (17/42),但MG危象发生率较低,占11.8% (2/17);其次为混合细胞型,占28.6% (12/42),亦有MG危象发生(3/12,25.0%);上皮细胞型发生率为26.2% (11/42),但MG危象发生率最高,占45.5% (5/11);梭形细胞型胸腺瘤合并MG发生率最低且无MG危象病例。MG 临床分型与胸腺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提示,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合并MG的临床分型无关,不能根据MG的临床分型来推断胸腺瘤的病理类型。
胸腺瘤具有潜在恶性,因此一经确诊,无论良恶性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原则包括:(1)切除胸腺肿瘤和完整切除胸腺组织以消除和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改善和缓解MG的症状;(2)尽量完整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因其内含有小的但功能可能与原位胸腺相同的异位胸腺组织。即使I期病例亦有术后复发的报告。肿瘤复发原因主要为手术切除不彻底,尤其在颈部。因此,我们倾向胸骨正中切口,有利于肿瘤、胸腺、脂肪的清扫,而且胸骨正中切口一般不打开胸膜腔,对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利于术后咳嗽、排痰。本组最长随访时间10年,未见肿瘤复发。
手术切除效果及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术后放疗等因素有关。薛志强等[6]研究提示:年龄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组术后死亡7例,绝大多数是MG危象所致。因此,即使肿瘤次全切除术后放疗仍有带瘤长期生存的可能。
[1] Regard JF,Magdeleinat P,Dromere,et al.Prognosis factors and long-term results after thymoma resection:a series of 307 patient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2(2):376-384.
[2] Téllez-Zenteno JF, Remes-Troche JM, García-Ramos G, 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f thym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a cohort of 132 patients[J].Eur Neurol,2001,46 (4):171-177.
[3] Masaoka A,Monden Y,Nakahara K,et al.Follow-up study of thymom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ir clinical stages[J].Cancer,1981,48(11):2485-2492.
[4] Müller-Hermelink HK, Marx A.Pathological aspect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thymic disorders[J].Ann Med,1999,31(Suppl 2):5-14.
[5] Quintanilla-Martinez L,Wilkins EW Jr,Choi N,et al.Thymoma.Histologic subclassificat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J].Cancer,1994,74(2):606-617.
[6] 薛志强,王如文,蒋耀光,等.胸腺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