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1-12-31郭中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10期

  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总感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堂令人难受。教师从内容上把课文的字词句段、布局谋篇拆分得支离破碎,把原本意境优美、充满趣味的文章变成了汉字词语的堆砌。教师貌似冷静、客观,但语言无热情、面部无表情,导致听者无心情。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都归咎于应试的压力、标准答案的桎梏显然是不公道的,因为在别的老师那里,我们还是看到了许多充满生机、卓有成效的课堂。很显然,这个问题要从教师的自身素养上来认识。
  语文是美的,语文课堂也应当是美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审美艺术,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悟、动情的话语,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共鸣。如果教师没有情感,缺乏热情,那么,语文学习的路径就会越走越狭窄,不但湮灭了感性,也失去了灵性,甚至要倒了学生的“胃口”。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有真性情,善于表达真感情,会用美的形式来发掘与表现课文的美。
  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热爱语文教学的志趣。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艺术性,彰显语文学科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和结构美。众多的语文教学名家,以及我们身边一些有特点、受欢迎的语文教师,无不是把从事语文教学当做终生的事业来追求。而也有一些语文教师,视课堂为畏途,把教书当累赘,他们的课堂不但难以带给受众美的享受,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煎熬。这些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既然做了语文教师,就要让自己热爱这门课,培养自己的真感情,像对待恋人一样去发现她的美,用自己的热情,用欣赏美的心境,去感受教材里丰富的内容和美好的意蕴。换了眼光,也就换了世界。
  语文教师要拓展阅读面,增加阅历,用厚实的人生经验为课堂打底。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气质修养会影响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学生都很喜欢知识丰富、语言风趣的教师,这些教师的课堂不但生动活泼,更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兴趣与动力。然而,在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风趣授课风格的背后,一定是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阅读,用经典、用美文积淀个人的文化因子库,并内化为个人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有了大量的并且是不间断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课堂上才可以海阔天空、挥洒自如。当教师备课不再拘囿于教学参考书,不再自缚于专家的成见,课堂才会呈现新鲜的、有创造力的、学生爱听的且充满美感、生动活泼的氛围。
  在阅读之外,语文教师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有意识地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走入名山大川,走近江河湖海,去感知壮阔、纯粹的自然之美;步入音乐圣殿,加入节日盛典,去领略节奏与韵律的曼妙与雅致;置身街头巷尾,走进邻里乡舍,去了解风土风俗,体悟人情冷暖。人生本是一趟难以周全的旅程,这些经历的、看到的和感知到的事物,在丰富我们认知、充实思想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鉴赏、评价、表达和思辨的能力。只有这样,鲜活的语文课堂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是纵横捭阖的课堂、文学的课堂、社会的课堂、人生的课堂,绝不会是支离破碎的、刻板呆板的课堂。
  要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充沛的情感、丰厚的知识背景,只是初步具备了上出优秀语文课的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已不满足于做观众、听众,教师再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知识的生成与掌握中是主动的,是共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被告知者。
  教师要把自己的优势与文本结合,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扬长避短,创造有个性、受欢迎的课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朗读能力强,有的解读分析文本功力深;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慢条斯理;有的善于渲染,有的长于叙事;有的严肃板正,有的风趣活泼;有的课件做得好,有的板书设计美。教师要在课堂上施展自己所长,强化自己的优势,把学生带入情感饱满、幽默风趣的氛围中,去感受、领悟文章的情与思、爱与恨。此时的课堂,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这里有活动、有思考、有欣赏、有感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演绎、生成的鲜活灵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受益,更有助于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语文教师要勤于练笔,用写作提升教学艺术。对学生而言,写作是很重要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写作,通常的做法是选取好的范文来让学生品悟、模仿。除此之外,我想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写“下水文”。语文教师和学生写同一个题目,与学生一起体味写作中的甘苦,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在深入思考、下笔行文的过程中,会更真切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控命题的意图。教师的作文,经历了生活的积淀、岁月的打磨,自有另一番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为学生推开一扇窗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开了一道门。语文教师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就是他们更容易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克服了惰性,投入了精力,写“下水文”就会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写“下水文”只是教师写作实践的一种方式,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世道沧桑、人世风云、街谈巷议、所见所闻,皆可诉诸笔墨。其实,教师的写作活动也是对自己观点、思想整理的过程,也由此把自己的文笔磨砺得更加成熟、老道,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便更容易驾轻就熟、有的放矢。
  (责 编 长 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