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组织的“两会”

2011-12-31赵春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10期

  晚上,琳琳的妈妈打来电话,电话那边她深深地叹着气:“老师啊,我求您一件事,最近琳琳特别不听话,我说什么她都不听,一批评她,她就跟我耍小脾气,您能不能说说她呀,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听着她无奈的叹息声,我不禁想起不久前的一幕:她来校接琳琳,她们刚走出校门,琳琳突然想起文具盒落在教室里了,要回去取。她不耐烦地数落道:“瞧瞧你,整天丢三落四的,怎么这么没出息呢?人家的孩子怎么就不像你这样呢?”琳琳垂头丧气地取回文具盒后,她又教训了琳琳一顿,这才拉着琳琳走。
  我想,琳琳之所以不接受妈妈的合理建议,错误也许并不仅仅在于琳琳,她妈妈的教育方法似乎也有问题。同时我也想到,这种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琳琳一个人身上,其他家长也向我求助过类似问题,当时我只是与个别学生谈了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感到: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逆反的倾向,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学生与家长间的亲子沟通桥梁。
  经过一番思索,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班会——“我为何不接受父母的建议”。为了打开学生的心扉,班会伊始,我组织学生分析这样一个案例:“小明在不停地反省自己,爸爸妈妈是对他最好的人,可他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合理建议,甚至想与他们对抗,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反应热烈。琳琳首先说:“他爸妈一提建议肯定就急赤白脸的,让人难以接受。我妈就总那样,所以我才不愿意接受她的建议。”婷婷说:“他爸妈肯定是总盯着他的缺点不放。我妈妈就是总把我的缺点挂在嘴边,让我觉得在他们面前没有尊严。他们看不起我,我还接受他们的建议干什么?”还有的学生说:“爸妈的唠叨最容易引起对抗情绪。”“爸妈自己做得不好,还总说我们这不对、那不对。”……话匣子一打开,孩子不接受父母合理建议的原因就都弄明白了。
  了解到学生的心声后,我又精心策划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同样先呈现了那个案例,引起了家长们的深思。当我把学生的心声读给家长们听的时候,许多家长不停地点头。他们认识到:当孩子不接受大人的合理建议时,大人最应该做的是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琳琳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看来,我真得改改对孩子大呼小叫的习惯了。”
  家长会后不久,许多孩子告诉我:“老师,我爸妈现在对我说话时和颜悦色了。”琳琳则一脸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我妈让我监督她,说如果她再对我大呼小叫,就让我使劲批评她。”许多家长也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他们的态度一变,孩子听话多了。
  开了一次班会、一次家长会,我成功地促进了家长与学生间的亲子沟通,这个“两会”开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