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不如现身说法
2011-12-31邱荣珍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10期
当孩子不愿意接受合理建议时
“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走弯路,可他就是不听大人的劝,真是急死人了……”一位家长的心声,引起了周围教师的共鸣。在教学中,您有这样的经历吗?对此您有何高见?
有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没有写。”课间,课代表来到我身边,无奈地向我反映检查读书笔记的情况。
读书笔记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布置的一项常规作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比较认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拖交作业甚至干脆不写的现象发生。我已经多次对学生讲过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开启智慧,读书可以使人能言善辩等。不曾想,学生就是不听。
不行,得想个办法!
我突然想起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由推脱,于是孙权就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是啊,与其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不如现身说法。
在一次上语文课之前,我早早来到教室,将自己厚厚的几本读书笔记拿出来:“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一样对我来说非常珍贵的东西给大家看。”
同学们轮流翻阅着我的读书笔记。正在翻阅的学生对笔记里面的内容指指点点并低声议论,还没有轮到的学生不断提示前面的学生快点。看到他们那种期待的神情真让我高兴。
“老师,这都是您平时记的吗?”
“老师,您几乎每天都要记录啊!”
“老师,您能借给我看几天吗?”
听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同学们,这几本读书笔记是我的一个很好的资源库。”接着我将自己这几年来发表和获奖的文章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为了让学生对我的阅读和写作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又将电脑打开(学校每个教室安装有多媒体并能上网),将我发表在教育博客上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看着我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发出了阵阵的赞叹声。
“现在想来,我能写出这些文章,和我平时的阅读与做读书笔记有密切的关系。”
“老师,我以后也要多读书,写好读书笔记。”
“老师,我们来比赛,怎么样?”小祁同学很认真地向我挑战。
“好主意!我和你们比赛,看看谁能够坚持,谁读的书多,谁记的笔记多,谁写的文章多。”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多读书了,我只是督促自己多读书、多写作,与学生进行读书竞赛。并且,每两个星期我都会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我也奉上自己的读书笔记,打开自己的博客请大家看文章。大家彼此交流、点评,不仅能对别人进行检查与督促,也在欣赏别人的文章时有所领悟。
在这种交流中,同学们收获着成长的喜悦,我则收获着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