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习作机会 拓宽训练渠道

2011-12-31王文惠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目前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学生每周两节作文课,固然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但训练的量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多写多练。小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学校和家庭。学校又是习作训练的主阵地。何不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寻找机会呢?
  
  一、加强学科联系,提供写作素材
  
  现行各学科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现代教育倡导活动型、实践型教学方式,因而各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源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论述固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是,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教师确立“大作文”教学观,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例如,上自然课,老师做光的分解实验,学生兴趣很浓,观察细致。我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现象写下来。学生目睹了整个实验过程,感到有话可说,没有一点畏难情绪。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捕捉个别生动场面,随机作文
  
  一次正上语文课,从远处传来一阵“嗡嗡”声。原来是商家用氢气球做广告宣传。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我停止了讲课,鼓励学生自由观察、评说,谈谈所见所闻。一个学生说:“这是一条又大又肥的黄鲤鱼,它在半空中自在地游来游去,一会儿摇头,一会儿摆尾。”另一个说:“这是‘浏阳河’的鱼,它一面唱着歌曲,一面欣赏大地的美景。那‘嗡嗡’声是在向我们问好呢!”之后,我又启发学生给“浏阳河”酒设计一则广告。经过一番酝酿,一则妙趣横生的广告语诞生了:“喝浏阳河,对酒当歌;浏阳河,等你泛舟旅游!”可见,抓住孩子的瞬间感受,随机作文,既能激发写作兴趣,又能通过实践提高写作技巧。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写感受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我把书后供选读的几篇课文交给学生,让他们过一把“教师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个个跃跃欲试。由于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不同,他们讲得各有特色,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随后的《当老师的滋味》的作文中,学生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如一个学生写道:“通过这次当老师,我才真正体验到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原来为了讲好一节课,我们的老师要不辞辛劳地查字典、找书籍。对一个问题,还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掌握,会不会运用;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帮他们解决……”从这次作文后,我班的课堂纪律也大有好转。这样,把作文和孩子的个性展示相结合,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使他们学会有创意地表达,把心灵深处的真实体验写出来。
  
  四、观察家庭生活,真实作文
  
  让学生留心家人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及家里发生的生活琐事,这些也可以作为学生训练写作的内容。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匆匆》,写家人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一个学生写的是《爸爸的日子》。他说:“吃饭时,爸爸的日子在猜拳行令的吆喝声中度过;看电视时,又从鼓掌喝彩声中过去;思考问题时,日子从那上升的烟圈中飘去;上班时,又从他那匆匆而去的脚步声中过去……”写得很形象、很真实。让学生回归生活,去观察,去体味,让生活中精彩的片段重现,让其抒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心里怎样想,嘴里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五、开展多种活动,写真情实感
  
  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它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捕捉生活的素材。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感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理想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习作机会。如指导学生描写春天,可先开展“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开阔视野,他们可以从各个侧面找到春天的足迹。活动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从学生完成的习作来看,学生对此类练笔有很大的兴趣,而且都能不同程度地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写下来。有的找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杏花,有的找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的找到了“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有的还找到了“处处啼鸣”的燕子……这样既得益于课外活动,又长了不少的见识,还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摆脱束缚,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有利于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抒发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倡导“有所为而作”,他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实践证明,教师多给学生创设习作的机会,多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观察生活,并学会随机作文,感受作文,自主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加上教师适时合理启发引导,并给以写作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师生互动,就会使原本孤立、封闭、僵化的作文变得开放、创新、富有活力。学生也不再头疼作文、畏惧作文,而是变得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学生富有童真和灵性的语言会源源不断地从笔尖流淌出来,作文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