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1-12-31李彩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拓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动脑、开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在讲《〈宽容〉序言》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性阅读,让他们先找到该文的切入点,而后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首先找到了该文的切入点,即先研究文中反复出现的几个形象——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又指出文中一些抽象、含蓄的语句,让他们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讨论。这样点面结合,学生最终水到渠成地挖掘了本文所蕴涵的意义。但学习并未就此结束,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试着举出历史上或身边有关坚守真理并宽容他人的例子,让他们谈谈在学了此文后所得到的启示,以期达到扩展理解的目的,引导学生将学习语文与感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调动起他们学好语文的积极性。
  在对待每一篇不同的课文时,我都试图找寻一种最适合的教法,期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师生共同处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
  平时,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的大有人在,这一方面是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比如时代久远等原因造成了学生难以一下子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则由于学生的惰性,部分学生想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出一条“捷径”,但却很难如愿。于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某些文言文课文时,我就尝试用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如将全班分成男女两组(座位不变),由其中一组的一个成员向对方组内某个成员发问,内容既可以是这篇文章中的某个字的读音、某个实词或虚词的含义,也可是某种句式的特殊用法等,对方组如回答正确,则加分;如回答错误,则由提问方解答,解答正确该组加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力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完诗歌单元后,我要求每位学生写一首诗,内容不限。起初,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我就鼓励他们:每个人尤其是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中学生个个都是潜在的诗人,只是还没有机会展示才华。在创作诗歌时,形式上可以先模仿我们学过的一些名作,但内容一定要真实,要将自己内心最想抒发的感情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奏响自己心灵的琴弦。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令我欣喜万分,每个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写出了他们的自创诗,个别学生更是诗兴大发,一连创作几首甚至十几首。学生在诗歌创作以至后来的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兴致越来越高,在之后的作文中,仍有学生孜孜不倦地谱写着他们的心灵之诗。
  
  三、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肯定、抚慰、鼓励,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只要他们言之有理,我都加以表扬鼓励。教学中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赞美。在学生每次的大作文中,我总要挑选一些优秀文章或文中优美的语句,让他们进行范读。
  由于高中课程紧、难度高,部分学生不善于调配学习时间,常常会产生疲劳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对此,我一般会通过小作文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者找个别学生到办公室谈心。这种作文本上的交流和沟通,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一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我则要和他们当面交谈。比如考试结束后,我会找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他们面对面心平气和地交谈,共同寻找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发现,成绩不好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有的因为审题粗心,有的学生则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帮他们找到病因后,我就对症下药,并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他们,从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而学生一旦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时,他们便会重拾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期待着能用自己的关爱,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