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1-12-31解慧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观察说话
  新教材的每篇课文中几乎都有插图,这些插图别致新颖、含义丰富又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能提高学生说话的兴趣,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好材料。例如,四年级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献血时的画面,可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后,讲讲阮恒当时的动作、神态、心理及对阮恒舍己救人美好心灵的体会。学生的经历与知识积累不同,所体会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样互相补充,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把复述课文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
  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按情节进行复述,可以变换词句,但不能改变文章主题。如学完《猎人海力布》《小珊迪》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合理地对课文内容增加一些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能力都得到提高。
  3.利用课文中可想象的空间训练说话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留有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间,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有条理地进行口头叙述。如《古井》中写道:“到古井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可提问: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性别、年龄)?他们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想象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语言就会越丰富,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1.开辩论会
  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展开辩论,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其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训练时教师要把问题设计好,要能联系学生实际,同思想教育相结合,把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交给学生辩论,使学生既有话可说,又能提高其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2.课前一分钟演讲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的人和事是多种多样的,感受也是新鲜奇特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讲讲他们的见闻感受,让同学认真倾听,听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3.命题说话
  命题说话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练习即席发言的好形式。话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来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说话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让学生根据题目由说几句话到说一段话,逐渐过渡到能够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说成篇的话。
  4.观察实物说话
  这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教师要把那些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如小动物、玩具等。通过观察让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训练,还可以指导学生说话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把话说得鲜明、生动,从而提高说话的技巧。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