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参与 积极引导

2011-12-31杨江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因为是名家名篇,教学参考资料即使不是汗牛充栋,也是连篇累牍。作为校长,我总是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并适时进行点拨。参加教研组的评课,在大家观点不一致时,我不是进行非此即彼的评价,而是积极引导,鼓励争鸣,自己的看法也仅作为一家之言。现就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争议谈谈一己之见。
  
  一是人物形象分析还有旧的思维定式的痕迹
  
  《芦花荡》中老头子的形象描写中有这么一句: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在小组讨论中,我认真倾听着,其中一个同学说: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这一句说明老头子很简朴。简朴是一个褒义词,同学们还是习惯于英雄就应该有好词赞美。其实穿着破旧本是艰苦战争年代困难环境供给有限所致,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有助于深刻理解作者对老头子外在形象的刻画其实有着真实的生活基础。写英雄不必高大全,也不必尽善尽美,真实即可。这一点尤其重要!这种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可以打破旧的思维定式。
  
  二是老头子是任务失败还是只出了一点差错?
  
  当老头子冲破敌人的封锁,钻进苇塘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小女孩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对此,有人理解为是他没有完成任务。其实,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任务应该说是基本完成了,只是出了一点儿小差错。老头子的自责,一方面说明老头子“好面子”,另一方面说明老头子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关于这一点,大家很快统一了认识。事实上,深入研读课文,这类问题不难解决。
  
  三是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到底是写景色之美,还是写环境严酷?
  
  景物描写具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芦花荡》的景物描写更值得揣摩。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那么,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到底是写景色之美,还是写环境严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其实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既有社会环境的严酷,又有自然风光的美丽。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所以实质上是写环境的严酷。“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既是实景,又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如果能联系到敌人“呆望”这一独特的视角,我想第一段应该写的是环境的严酷。当然,深夜苇塘里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以及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显示了白洋淀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