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31张中锋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当前,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以语文课外活动代替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即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了语文在这一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把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语文课外活动”课,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如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的主题作为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教师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问题二:以创新作文教学模式代替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一要保证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可供选择性。而有些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因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做作文教学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其结果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编造故事。事实上,开展这次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和健康的心理。
问题三:以课文内容代替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
在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以课文内容代替综合性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普通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完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本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对教师都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和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才能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