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口语能力亟待培养

2011-12-31崔智勇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7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显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语训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农村中学尤为明显。
  
  一、农村中学口语训练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课下与同学交流时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可同样是这些学生,不少人在课堂上则经常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回事?课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却一下子变得表情呆滞、笨嘴拙舌了呢?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习惯,虽然他们也许知道答案,但他们更愿意等待老师说出答案;即使是被点名发言的学生,也往往是语无伦次,一句话要停顿多次才能说完;原本背得很流畅的课文,一旦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就背得结结巴巴,甚至根本背不出来;有些学生一对人说话就脸红……显而易见,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①很多学校、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②虽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同等重视。③有些学校虽也举办过朗读、演讲等比赛,但一学年只有一两次,很难形成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④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对口语练习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对口语练习持轻视、漠视态度……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欠缺,形成其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局面。
  
  二、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必要性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
  (一)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