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之我见
2011-12-31张成宝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的反映现实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本就谈不上认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其情感、意志等,这都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教师是无法代替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是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素质教育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下面谈谈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能动作用的一点粗浅见解。
一、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条件
情是学习的动因,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就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只有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爱学”的情感转化。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很好,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自己炽热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慈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希望,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切和谐,催人奋进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勉励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体育学习之中。
二、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
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的需要支配。”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探求知识、技能,增长智慧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奇的学习情境,努力想办法使枯燥的教材趣味化。如,以“郊外活动”游戏形式进行走跑交替等练习,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并产生共鸣、深刻领会、记忆长久,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路人,起着指点迷津、鼓励鞭策的作用,至于路怎么走,还需学生自己摸索。因此,教师应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的教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练,教师在学生难以探索准确、透彻的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以增强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点燃学生心灵火花,激励学生增添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的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逐步树立勇于进取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新颖、愉快的教法,引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好奇、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教师应照顾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技能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素质潜能、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尽量创造多方面、多次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扬,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可以进步的,而且是正在进步的,让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自我,从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欢乐,产生兴趣和进一步追求探索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的最优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得有滋有味、高高兴兴,每堂课都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不带着遗憾下课。
四、教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中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热情关怀、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好体育课堂中的各种社会交往,正确对待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干部与学生干部之间的人际交往,使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谅解、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在一片赞扬声中,轻松、愉快地不断进取。
总而言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努力营造一个愉悦、宽松、舒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尝试、探索的自主学练活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通过学生自我的努力,不断获得多方面的成功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叶挺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