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2011-12-31张长波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从2008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独立写”的训练序列,我们构建了“四个一”(即“一课、一社、一报、一刊”)的习作训练模式,习作教学形成了“兴趣—写作—兴趣—写作”的良性循环局面。
在习作课堂教学(“一课”)方面,我们改革封闭、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一题多体裁”训练、“情景作文”训练、“诗歌创编”“串词成文”等特色习作课堂。
基本结构为: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欲望—放胆表达,拓展思维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火花—评价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欲望
教师通常采用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兴趣,诱发创新热情,使学生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二、让学生放胆自由表达
学生对习作的命题、选材、立意、体裁、字数等都有充分的自主权,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只对习作方法做必要的提示,不过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刚进入写作阶段主要考虑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写法指导主要在习作初稿之后,有的放矢地面对面进行。
三、搞好交流合作
这主要是在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或班级互评互改。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做好评价激励
评价阶段变“纠谬法”为“评优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产生自信。激励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给高分、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让学生树立“能写”“能写好”的自信心。努力使评价做到“评现在”“促发展”,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创作动机。
此外,我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结合,拓宽训练时空,积累创作素材。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积累创作的素材。我们创办了启明星文学社(“一社”)和校刊《快乐读写》,并坚持开展绘制手抄报(“一报”)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搭建习作训练、展示习作成果的平台,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
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截止2010年末,我校学生在全国40多家儿童报纸杂志发表习作513篇。“一课、一社、一报、一刊”的习作训练模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集安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