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初中生数学基础实践探讨
2011-12-31刘登胜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摘 要:从准确把握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要创新数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打好初中生数学基础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培养;实践;对策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打好初中生数学基础,为以后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准确把握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
始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获得主动权。精通初中教材,了解、熟悉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标准,是每一位初中学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的准备工作。初中课改采用的教材,从内容、编排及要求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不了解这些,就会在教学上出现问题。如初中课标降低了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注重估算等,这些和以前差别较大,有的省份中招考试与毕业考试实行两考合一,试题的难度比以往降低不少,允许考生携带计算机进入考场。这些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不可否认地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现在的初中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依赖很大,离开计算器,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初中老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时刻做到胸中有数,便于老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
二、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提高自己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中要讲究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防止上课时书本等丢三落四;其次上课前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看小书或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仍不能平静下来;最后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同时,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大的依赖性,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学某一内容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造成部分同学“吃不了”,同时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就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分层次教学不仅指学生分层,还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和评价分层,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要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吃大锅饭”,应当走因材施教的路子,不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因人而异采取分层教学法,调动每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而,分层次教学既是教育艺术的体现,更是达成教育的情感目标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增加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龚志红.关于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2]袁云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凤凰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