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方法—样
2011-12-31严春凤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在课标中有明确要求: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作为语文老师,应明确它的地位和意义,摆正读与讲的关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领悟、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人指出,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就是好读。这有一定道理。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通过声音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表现出来。在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读,并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以读促悟,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因此我们要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如教学《恐龙》这篇课文,一开始,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可以和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七幅恐龙图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一下,课堂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恐龙的了解与同桌交流。我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让我都很惊讶的谈话,有的同学对恐龙的知识比我查到的还多。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感到了万分的惊叹,学生真不可小看,他们的课外知识比我的可丰富多了。学生在自由讨论,自由想4qRTUm7BqcUjFtoY87lUEg==象,自由发言的氛围中,无拘无束,非常高兴。接着我顺势插上话题,有一位大朋友,他看了这七幅图,想告诉我们这七幅图的内容,他就写了一篇文章,你们想知道吗?学生非常高兴,课堂上洋溢着活跃的气氛。我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学生在对恐龙知识的追求下,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自由地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声有色。
二、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
我们的祖先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杜勃洛留波夫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因此要通过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有些文章,如童话、散文、寓言等,文中含有很深刻的句子,它们对理解文章、把握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不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100多斤的东西,还隐含着母亲瘦弱的肩膀上所挑起的生活担子(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下田干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等等),母亲是那样的辛劳,但她只是轻轻一句:“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此时此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的文本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更是情感的载体。从朴实的话语中,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平凡母亲的无私与伟大。这些含义在文中并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教师只有挖掘课文,把文本的情感点化出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文中的感情,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展示在语文课堂中,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体验带来的愉悦,才能真正入情入境地读好。
三、多样朗读,有法可依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可以利用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
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搭建一座体验的桥梁,打开一个情感的世界,开拓一方思维的天地。朗读有法,又无定法,如何指导才有效,要根据学生实际、文本实际。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赋予学生多元的智慧,开启学好语文的窗户,通过朗读,读出学生的童趣,读出学生的真情,读出学生的心声。
(作者单位 苏州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