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能力

2011-12-31陈修兵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自主学习”是利用儿童好奇心来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探索在数学课上实施“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热点。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在课堂内外不断进行研究和尝试,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愿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按最近发展区的需求,创设问题的情境,设计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取出一盒橡皮泥,底部留下一个小孔,在橡皮泥上放一长方体小木块,用力压下则从小孔里挤出一些橡皮泥,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再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归纳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7个葫芦兄弟上山采香蕉,每人采7根香蕉,大家来替这些葫芦兄弟数数看,它们一共采多少根香蕉,怎样算得最快?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7的乘法口诀再进行讨论:“6和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记住6的口诀,怎样记7的口诀?”
  二、开阔视野,营造氛围,让学生乐学
  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促使“师”(教)与“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场景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是亲和力突出的表现。教学语言多用“你能……吗?”“你的解题思路很好,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解法吗?”等等这类比较婉转又有鼓励性的话。另外课堂中的练习多采用同学之间互相点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相互点评中共同进步。还有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言、多讨论、多竞争、多评价。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要受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要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民主,逐步形成“人人都是学生,个个都是先生”的新局面,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渗透思想,领悟方法,让学生会学
  要注意培养他们养成自学—听课—反思—巩固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多担任引导启发者的角色,渗透化归转化、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以往是老师直接演示周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这个方法、公式去套去算。这样学生虽然知道了计算方法,但是没有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乏自身对这知识的感悟、探索,也就不可能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于是,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篮球场走一圈,自主探索,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球场四边的长,回教室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及计算周长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禁锢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应设计出新、奇、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活学活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但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不能太放纵学生,应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并使他们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