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现代版“三十六计

2011-12-31鞠亮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摘 要:在“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探索实践中,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非常浓,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并不等于学习主动,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三十六计;主动学习;习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这一课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现代版的“三十六计”,这些计策为我们的探索实践指明了方向。笔者就这一两年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三十六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上谈谈几点收获。
  一、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性地将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中许多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相对枯燥,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繁复为简易,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超越书本,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二、采用任务驱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似乎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自己自由安排,玩游戏、上网等,微机房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教师整整一节课,“照本宣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学生甚至还形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在组织好课堂教学时可试着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种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中,以真实情境下的具体任务为驱动,通过解决问题或探究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选取游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营造出一个宽松、活泼、富有乐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基础知识的教学角度来讲,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无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小学生刚开始还能凭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来配合学习,但时间一长,这种脆弱的兴趣就不能支撑他们完成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学转变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学,使教学过程机械化、生硬化。因此,有些课可以借助游戏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游戏化,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从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这样不仅促进教师自主、灵活教学的水平,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增强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团体意识,更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持续发展。
  四、创设激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应体现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会自发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心理愿望,引起“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教师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内驱,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课程理念中还有很多计策,如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可谓博大精深。如果大家能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这“三十六计”,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五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