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11-12-31石启刚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学习方式,已逐步成为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
  一、基本理论基础和内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某些数学问题以及其他学科或实践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2]。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效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感悟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研究性学习
  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样,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平时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便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3]。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数学研究性学习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展开,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直接参与研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4]。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理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启发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含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5]。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当今世界单靠一个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有限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能形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这是研究性学习走向交流与合作的基础[6]。合作学习促使研究结果向纵深发展,可促进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互帮互促,使每个学生勇于承担个人责任,重视团队力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体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昀.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考试:教研,2010(9):73.
  [2]陈唐明.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研究,2010(7):5-8.
  [3]赵寅秋.浅谈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沙棘:教育纵横,2010(8):198.
  [4]林婷.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中学数学研究,2010(8):1-3.
  [5]吕振文.论高中数学课如何进行“自学探究式”教学.科教纵横,2010(8):130.
  [6]卜贤敏.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科教纵横,2010(8):56.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