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2011-12-31宋兵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自己则要进行角色的转化,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自己之间对问题的共同探索,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
  一、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做到精心备课
  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但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索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学智慧发挥的优劣。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放”得适度,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的教学情境,形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增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投入是节约时间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一方面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这些素材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二、教师要重视探究过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的标准赋予“探究过程”更为深刻的含义,明确了“过程”的定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等等。突出数学化的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但经历过程不单是为了这些结果,如果是这样,让教师“讲”的过程岂不更省力?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因素远比那些具体的结果更重要。
  三、学生参与实践,理解和运用教材内容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历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切资源都来自于课内、课外与生活,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联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有利于其发展的实践场所。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学习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后,带学生到操场测旗杆的高度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学生更加关心身边的事和物,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数学知识。作为一位教师,当你肯放开呵护的双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你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作者单位 灌云县光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