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2011-12-31赵锋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写,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08年秋季我市开始在七年级使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位语文老师始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必先学有所疑。因此,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没办法解决的,则摘录在堂上笔记本上,留待课堂上解决。故而,他们在课前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充满着期待。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
二、注重堂上质疑,放权于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还给学生应有的“权力”:
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2.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怎样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进选择机制,因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技巧能力。比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不要因为教师的讲解而克扣学生讲的时间,教师应精讲,组织学生练讲,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实践出真知。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语文课生字的识记,词语的把握,句段等的理解都离不开练习。练是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方面。
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练习,内容不应太多,关键在于精。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如果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应该把发现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至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