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2011-12-31曹跃俊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摘 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将以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初中学校体育视为必然的学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观是教育的灵魂,其在方法论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必定是通过扎实的知识传授才能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体育教学;途径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就与挑战共存,梦想与危机交织。这期间的经验和成就固然令人欣慰,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改进。如今“体”与“育”的工作,在“体”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在“育”方面,突出问题是人文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年龄段是其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加以积极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引导。因此,以人文精神教育观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视为应有的教育。
二、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1.人文精神教育观要求在体育教学内容层面上注重专业与文化的结合
人文精神教育观将整个文化分为专业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在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倡导下,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死板地停留在仅仅教授专业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应当拓展至整个文化。不但要学习技术,更要感受到作为教育内核的人文精神。另外,除了要有文化教育之外,还需要有广义的通识教育,这个立足点就不再是这个文化分支,而是整个人类文化。
2.在方法层面上侧重“知识论、认识论同本体论和价值论”相结合
从人文精神教育观方法层面上审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校体育在这一层面存在着若干问题,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在技术传授层面上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较好地完成课时任务,很多优秀体育教师在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十分精彩和到位,生动地传授有关技术,但是在对这些传承下来的知识、技术和人有何关联,学生为何要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关乎本体论、价值论的问题上,还是显得较为单薄。如果认为这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参差不齐的素质有关也不无道理,但是更应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层面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知识论、认识论同本体论、价值论”分离、脱节的局面,要使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并也建立在“以人为本”和“终极关怀”的基础之上。
3.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知识、技术、体质”与“全面发展”的联系紧密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这意味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养成个人良好习惯的过程。学校体育在做好其本职工作,即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并且将前者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这是顺其自然的改革方向所在。如果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最终也将不利于人对体育技术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这是因为体质的增强与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本应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应该是同一个过程,也就是体育教学可以在技术掌握的同时,理解知识,同时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三、结语
人文精神教育观并非独立存在,它并不是孤立的、空洞的说教,而是教育的灵魂。其在方法论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必定是通过扎实的知识传授才能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是将广博的体育知识作为通向完美人性的桥梁,为到达人文精神的彼岸而奋斗不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但应注重宏观把握,更要注重案例研究,防止“空对空”现象出现,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案例,将各种案例抽象出客观规律,进行因地制宜的推广,一步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切实、有效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2008.
[2]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孟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