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011-12-31陆琳燕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摘 要:绘画是幼儿的一种“语言”,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也是幼儿借助于这种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自己的情感、个性表达出来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新意识
绘画是幼儿用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和情感的一种“语言”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活动。以往,幼儿的绘画活动教师只注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幼儿陷于被动和乏味的氛围中,如何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绘画活动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转变活动形式
以往的绘画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单一,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了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转变活动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教师应力求将绘画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用大脑去想,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经验,然后再引导幼儿去表现,这样画出来的画才会更有特点、更好看。例如,在“春天多美好”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带幼儿到郊外去感受一下春的气息,找一找春的特征。教师可以带幼儿到花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说一说植物的变化,让孩子去亲近那些花草树木,吹一吹春风,看一看花草,让大自然的美净化孩子的心灵。在孩子们真正领略春天的美景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由创作,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二、转变活动方式
由于受到年龄、发展水平的限制,有时幼儿虽有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却无法顺利表达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创设相应的绘画情境或提供图片,帮助他们回忆、再现相关内容,以促成幼儿顺利表达。例如,在“夏天的水果”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夏天吃的水果,供幼儿欣赏、观察。这大量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观察,幼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大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相信你会有惊奇的发现。又如,学画人物动态时,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的人偶教具,引导幼儿边操作教具边讨论,以开阔幼儿的思路。
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化的自我表达,对幼儿特有的违反常规的想法和作品,我们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予理解、宽容和更多的鼓励和欣赏。
三、转变讲评方式
传统绘画教学结束时要进行讲评。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评为主,有的由幼儿相互间讲评。教师往往根据绘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讲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实际上等于给幼儿的思维限定了一个框架,因而幼儿在绘画时很难突破它。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首先,要重视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幼儿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再次,要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应该看到,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样,我们的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平时特别注意优化绘画活动中的讲评环节。在进行作品评价时,我会先让幼儿自己说说创作的意图,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之,在进行绘画活动时不要给幼儿太多的束缚,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才能让幼儿充分想象,自由创造,从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增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