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层剥笋析《赤壁》

2011-12-31徐爱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教学杜牧的《赤壁》时,教材中说,本诗以小见大,以一件古物引起对历史的兴叹。借两个美女来象征国家的命运。反复揣摩该诗的主题,结果总觉得难以定夺,于是查阅资料,层层剥笋析《赤壁》。
  一、杜牧的生活时代及生平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以别于“老杜”(杜甫)。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二、怎样理解《赤壁》一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
  三、“三国”的断戟在本诗中有什么特别的意韵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唐王朝的安全面临两大威胁,一是藩镇割据,一是西部吐蕃和西北部回鹘的大肆入侵。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起,到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止,前后共七十三年,为什么朝廷一直含羞忍耻地听任藩镇跋扈?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均已死去,朝中再也没有这样的大将可以去削平叛乱了。而现在的庸将们一批批出征,却都是石沉大海。唐代的历朝天子只能每天长吁短叹,忧虑的是究竟把军事大权托付给谁?诗人此时黯然神伤,如果保持沉默,自己会感到耻辱;可是自己对朝廷呼吁,又没有人响应支持。诗人处于这样一个无奈无助的彷徨的境地,内心犹如断戟沉入泥沙迷惘而不知如何前进。
  四、“东风”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在国家衰亡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晚唐的诗人是那么的失落、无奈和无助。他们感觉到,如果没有类似“赤壁东风”这样幸运之神的降临,大唐王朝崩溃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真是回天无力呀!此时,诗人的心里多么渴望这时候的唐朝有一群威猛无比的爱国大将,有一个的君主,让唐朝再一次恢复盛世年代。
  五、两个美女在本诗中有何象征意义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权和周瑜的妻子,她们存则吴国存,她们亡则吴国亡。
  然而只有东风来美女才存,若东风无则美女亡。
  无奈的诗人在这样特殊的时代,以自己委婉含蓄的笔法,借助两个美女的存亡来象征国家的命运,寄托自己对国家的无尽担忧。
  层层剥笋,我终于稍稍理解该诗,不禁暗自得意,可又心里发虚,不知我的片面理解是否会贻笑大方?
  (作者单位 江苏如东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