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析“夜缒而出”

2011-12-31李珞玫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虽然篇章短小,却精妙绝伦,特别是“夜缒而出”一句,可谓蕴藉深远!
  一个“夜”字,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但是如翻译成“当夜”或者“连夜”,那才是境界全出。因为“当夜”或者“连夜”更能体现出烛之武高瞻远瞩,不计个人恩怨,决策得干练果断。如果稍缓一天,那秦晋联盟可能就会在第二天攻城,形势可能就会发生变化,战场上每拖延一分钟都能使形势逆转,因此,大敌当前,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抱怨,但是他却能深明大义,抛弃个人恩怨,“先国家之急”,当机立断,连夜出发。可见虽然他年轻时怀才不遇,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兼济苍生,一逞抱负的途径。他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非常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了如指掌。尽管郑伯说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样软硬兼施恩威并用的话,他也不去计较,他想的只是如何去挽既倒之势的狂澜,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缒”字更是让烛之武那年迈的身躯显得更加高大伟岸。“缒”,用绳子拴着人或者物往下送。为何用“缒”字,堂堂一个郑国,没有城门了吗?哪是没有城门,是连城门都不敢开啊!可见当时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这也就照应了文章前面佚之狐的“国危矣”。茫茫黑夜,一个“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的迟暮老人被人从七八米的城墙上吊下来,这是何等的英勇,这是何等的无畏,这是何等的气魄!置生死于度外!如果没有那满腔的爱国热血,几人能够?烛之武冒着生命的危险采取“缒”的方法,不去打草惊蛇,不让敌军发现。这种大智大勇,怎能擎不起郑国的旗帜呢?
  “夜缒而出”,短短四字,字字珠玑啊!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