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2011-12-31唐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8期

  本学期我有幸参与了我校的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的课题组,在此期间我们不断外出学习并在校内互相研讨与互相听课。下面是我对其中一堂思想品德课的观察与思考:
  这一堂课我观察的维度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从“课前准备”“合作倾听”“独立思考”“达成目标”四个视角,利用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对自己的一生负责》这一课的学习情况及合作学习的情况。
  1.从课前准备去观察。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做了“关于学生课前准备”的问卷及“课前准备”观察量表。对学生课前准备形式等5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7份,回收57份,在问卷中针对学生是否完成课前准备、是否有合作、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交流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量化。
  在这个量表中,我们看到完成课前准备的有44人,占学生总数的83%;有合作的学生有16人,占学生总数的30.2%;基础知识掌握理解交流的有11人,占总数的20.8%。
  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及细致观察接受问卷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发现:(1)学生独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最为普遍。(2)最有效的课前准备形式是独立探究的同时进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特别是针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问题。但是具备这一意识和学习习惯所占的比重不大,即使同组内的同学间也很少有这种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自主学习习惯及合作学习习惯和意识则是老师引导的关键所在。
  2.回到课堂小组活动中学生探讨倾听这一视角,从倾听时的反应来看,从学生的目光、神态观察,整个课堂中的两个合作讨论探究环节:其一在探讨如何理解“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时班级有11人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在探讨“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问题时有7人注意力不集中:其余所有环节所有同学都在倾听。在倾听过程中,有记笔记、查阅、回应(笑、点头、讨论等)的辅助行为,这拓展了学生的倾听参与度。
  从倾听的效果来看,无论是认同、认同基础上的阐释还是质疑问难,都表明虽然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倾听状态,但还是有极少数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小组建设的有效性和机制性,比如实施组长监督负责制、小组成员分工制、记录发言轮流制、组员有针对的评价制等使小组成员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都能处于最佳状态中,甚至使听课者的倾听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同时教师提问应主题明确,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及时理解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因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合作学习之前针对所给的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探究思考是否是个体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三个层面。通过观察,我发现在探究思考环节,学生合作探究用时为3分40秒;学生参与率为90%,其中,小组成员中组长发言次数较多,另外,提出质疑的也有个别学生,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还处于茫然的状态。我想这主要是没有给予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无法发言,尤其是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之间要给予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4.课堂观察维度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条件。在老师组织课堂巩固练习时,就选择题的准确率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还是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错题达到7~8个,甚至过半。另外在做材料分析题时,一部分学生答题还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这表现出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到位,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无论在课前还是在课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采取的合作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课堂观察,我发现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探究还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完善这一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都能在这一学习方式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宏中学)